摘自江西日報:江西 新余分宜縣以3.5萬畝鈐陽水庫為基地,探索的不投餌網箱養魚法,既實現了鱖魚、大口鯰、鰱魚、鳙魚等養殖的高產量,又做到了水體環保,專家評價“錢”途無量。
傳統水產養殖中,提高產量的辦法是提高放養密度,然后多施肥、多投餌料,甚至違禁投放催肥藥。高密度放養不僅造成湖泊水草絕跡,投肥過多且導致翻塘死魚現象頻發。近年來,分宜縣探索不投餌網箱養魚模式,即在水面開闊、水質較肥、水體流動、水深3米以上的湖泊或水庫設置網箱,養殖鰱、鳙等濾食性魚類;水體中的營養鹽滋生浮游植物,浮游植物為浮游動物所食,浮游動、植物又成了濾食性魚類的餌料。采用這種養殖模式,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湖泊、水庫的水面資源,增加魚產量;另一方面又可以凈化這些水域水質,優化生態環境。
每個網箱年可產魚150公斤,盡管產量較低,但由于每人可管100個網箱,每個網箱的造價約150元,養殖時又不用投餌,故生產成本較低,利潤可觀。目前,該縣養魚網箱已發展到1.2萬多箱,從業人員達2.5萬人,總收入超千萬元。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