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廣東報:繼2006年廣東羅非魚出口量突破10萬噸大關后,去年出口量更是增至12.8萬噸,價值2.8億美元,分別比2002年增長5.7倍和7.8倍,廣東繼續高居我國羅非魚出口榜首。不過,當前羅非魚精深加工技術仍欠缺,附加值有待提高。
由于廣東獨特的自然條件,加上養殖方式的改進和技術水平的提高,羅非魚生產在廣東獲得迅速的發展。2000年,廣東羅非魚產量25萬噸,占全國產量的約 40%,占全省淡水養殖產量的11.4%;2003年產量達到39萬噸,占全國總產量的48%,占全省淡水養殖產量的15%;到2005年,產量增至 46.5萬噸,占全國產量的48%,占全省淡水養殖產量的16%。近2年,廣東羅非魚產量一直保持占全國產量近一半份額,是全國最大的羅非魚生產省份。
一直以來,廣東羅非魚出口與全國一樣,以條凍羅非魚出口為主,技術含量低,價格低。整條出口的凍羅非魚加工工藝簡單,銷售價格低廉,在北美市場上大都是消費水平較低的人群購買,每磅利潤只有幾美分。而經過深加工的羅非魚經過解凍后可以直接做成所需食品,非常適合歐美尤其是北美市場的需求,市場前景看好,利潤也比條凍羅非魚成倍增長。
從出口價格看,去年廣東出口制作或保藏的羅非魚,均價是條凍羅非魚的2倍,獲利更為可觀。去年廣東出口制作或保藏的羅非魚12.3萬噸,比上年大幅增長1.2倍,已占同期廣東出口羅非魚數量的95.6%,廣東羅非魚出口附加值進一步提升。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未經加工的凍羅非魚出口大幅下降,僅占同期廣東羅非魚出口量的4.3%。
由于羅非魚出口強勁增長的帶動,廣東羅非魚產業進入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2005年,羅非魚產量已躍居草魚之后,成為廣東第2大淡水養殖品種,出口量和出口額雙雙超過鰻魚僅次于對蝦排第2位。目前,羅非魚成為國際貿易中繼三文魚和對蝦之后第三大水產品。
近年,業內人士建議,出口加工企業應加大羅非魚精深加工的科研支持力度,不斷開發適應國內和國際市場急需的羅非魚加工制品,不但要鞏固和發展原有的出口品種,還要開發適應歐美及世界不同地區、不同消費群體對羅非魚深加工產品的消費要求,不斷提高羅非魚深加工的附加值。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加工貿易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