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山東海洋集團“深藍2號”深遠海大型智能養殖網箱在青島順利出塢。該養殖網箱搭載自動投喂系統、水文水質氣象測量系統、水下成像系統、水下補光系統及生物量監測系統等智慧化養殖設備,將逐步實現深遠海無人養殖功能,開創國內深遠海三文魚養殖先例。
“深藍2號”3月份投入使用
日前,經濟導報記者從山東海洋集團了解到,“深藍2號”網箱由山東海洋集團所屬山東深遠海綠色養殖有限公司投資建造,網箱總高度71.5米,直徑70米,全潛狀態設計養殖水體達9萬立方米,是目前我國應用海域最遠、適用水深最深、養殖水體最大、功能性能最先進的大型深遠海養殖網箱裝備。
“‘深藍2號’網箱的順利出塢意味著項目陸地工作已經全部結束,即將進入拖航安裝階段,預計在今年3月份投入使用,屆時將拉開深遠海智能化養殖序幕。”山東深遠海綠色養殖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
據悉,“深藍2號”是深遠海大型智能養殖平臺,可以實現深遠海智能化、規模化養殖三文魚,能夠實現智能投喂、活魚分批起捕、自動化網衣清洗、生物量監測等功能。
相較“深藍1號”,“深藍2號”在智能化方面的表現將更加優異。“生物量監測系統”是智能網箱的核心系統,是服務魚群、保障“魚類福利”的高端智能系統,能夠實現實時在線監測魚群的生物量狀態,包括單體魚尺寸、重量,魚活動軌跡、魚群分布,監測魚進食特征、成長狀況等關鍵信息和參數,為養殖人員科學綠色養殖提供全方位監測數據和精準方案,保障魚群數量和質量的“雙豐收”。
2025年建成大型深水智能網箱
在深遠海養殖的探索中,山東動作頻頻。
2023年4月,在青島國家深遠海綠色養殖試驗區內,全球第一座全潛式深海漁業養殖裝備“深藍1號”成功收魚,共收獲大西洋鮭3000尾左右。青島國家深遠海綠色養殖試驗區由試驗階段邁入生產階段。“未來,我們將持續拓展海水養殖發展空間,打造百億級深遠海綠色養殖產業集群,促進水產養殖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試驗區副區長趙英民表示。
據介紹,目前,“深藍1號”已實現養殖規模化、品種多樣化、收魚常態化。隨著“深藍2號”的投入使用,預計到2025年,項目總投資約50億元,建造海上中央綜合管理平臺,建成一批大型深水智能網箱,實現海上規模化養殖。到2035年,構建深遠海養殖育苗—養成—加工—物流技術體系,基本建成規模化、高技術、高效益、可持續的深遠海養殖試驗區,打造產值過千億的產業集群,在深遠海開發領域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在青島市以及山東海洋集團攻關“深藍1號”網箱、“藍鉆1號”大型圍欄時,針對養殖工船的研發也已提上日程。2022年5月20日,國信集團參與建設的全球首艘10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國信1號”交付運營,我國深遠海大型養殖工船產業實現了由0到1的進階發展。
深遠海養殖是大勢所趨
農業農村部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沿海各地加速推進深遠海養殖高質量發展,截至2023年底,已建成重力式網箱2萬余口、桁架類網箱40個、養殖工船4艘;建成深遠海養殖水體4398萬立方米,產量39.3萬噸,比“十三五”初期分別增加3.3倍和2.4倍。
“我國海水養殖從近岸走向離岸、遠海,是漁業發展的內在需求和大勢所趨。”中國海洋大學教授董雙林表示。
他認為,我國是嚴重缺水國家,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相當于世界人均數的1/4;人均耕地面積不足世界人均數的40%;近岸海水養殖面積已接近飽和。這些客觀條件使得我們難以再靠擴大養殖池塘面積或增加換水率進一步提高內陸和近海水產養殖產量。
2023年6月,農業農村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8部門聯合出臺加快推進深遠海養殖發展的文件。據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發展深遠海養殖除了能夠增加優質水產品供給外,還能有效帶動水產育種、預制菜加工等相關產業發展,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有力推動海水養殖向現代化轉型升級。
20億海洋發展基金
助力打造“藍色加速器”
就在上個月,山東長島“藍色糧倉”海洋經濟開發區經省政府正式批復設立。與此同時,煙臺國豐集團會同省市區三級國資及有關產業方,組建長島“藍色糧倉”海洋投資公司,同步籌建“藍色糧倉”海洋發展基金,助力打造該市海洋經濟發展的“藍色加速器”。
據了解,藍色糧倉(長島)海洋投資有限公司,秉持市場運作、持續發展的原則,引入省級海洋牧場專項資金的持有主體與國豐集團共同成立有限合伙企業,作為產業投資發展平臺,重點扶持深遠海養殖企業,通過持有網箱資產、活化海域資源等方式,重構長島養殖生態模式。
據介紹,海洋發展基金總規模20億元,首期規模10億元,以海工裝備、海洋牧場等重點項目為依托,以加快海洋漁業、海洋文旅的集約發展、提質升級為導向,以海洋生物、海水淡化等科技創新項目為突破,統籌陸海資源,推進一二三產業鏈式發展。(整理 王偉)
四類養殖年可提供
4萬噸優質海水魚
為拓展漁業空間,山東堅持向深遠海進軍,把深遠海養殖作為主攻方向,探索形成重力式深水網箱、管樁圍網、桁架類大型養殖網箱、養殖工船等四類深遠海主要養殖方式,已建設重力式深水網箱2200余個,大型深遠海養殖裝備26臺(套),養殖水體達240多萬立方米,年可提供優質海水魚4萬噸。
深遠海養殖具有裝備先進、集約高效、生態環保、布設靈活等特點,能有效拓展養殖空間、提供更多優質蛋白,對加快海洋漁業轉型升級、確保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等具有重要意義。我省整合科研力量,創造性地研發了鋼質可移動坐底式、半潛式、全潛式網箱和養殖工船、活魚運輸船等新裝備,將防生物附著效果好、抵御外物能力強的龜甲網衣和水下洗網機器人、吸魚泵等新材料、新設施應用于深遠海養殖,為大規模發展深遠海養殖奠定了設施裝備基礎。
不僅有“硬”裝備,還有“軟”支撐。聚力推動數字與裝備融合發展,各企業普遍應用了大數據管理系統,對養殖數據、環境數據、設備狀態、安全狀態、海域情況等五個主要模塊進行全程監控,推動深遠海養殖的智能投喂、預警預報、水質評估、主動式養殖專家服務等智慧化養殖管理。
在發展模式方面,我省積極推進深遠海養殖多業態融合發展,探索了符合山東特點、多元融合發展的深遠海養殖路徑和模式。我省在深遠海養殖裝備建造、養殖路徑和模式等方面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有了良好的發展基礎,但在配套的水產苗種繁育、產品加工和營銷等方面還需繼續加力。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企業經營領航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