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新華網:元月21日上午,福建莆田城廂區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黃玉棋來到養殖基地,為新引進、首次南下“貓冬”的石鰈魚投放餌料。看到養殖池里日漸“長大”的石鰈魚苗,他笑臉綻放:“經過兩個月的試養,這些‘小家伙’基本上適應了這里的海水環境,長勢良好。”
2003年,該公司在城廂區海洋漁業部門的幫助下,通過參加首屆“6·18”項目成果交易會,對接了海水池塘高效生態養殖項目,建成了7口標準化蝦池,采取單胞藻——劍水藻——對蝦等生物鏈養殖模式,既實現對蝦與花蛤套種養殖,又改善了養殖池水的環境,生產的水產品全部成為“綠色食品”。嘗到科技養殖的甜頭后,近幾年黃玉棋先后多次主動借助“6·18”“技術金庫”,先后引進了海參、硬殼蛤等新品種,提高了自己養殖技術。
去年夏天,黃玉棋在公司的海參北上山東“避暑”時獲悉,當地養殖戶養殖的石鰈魚經濟效益頗佳,但由于冬季北方海水水溫偏低,延長了石鰈魚的養殖周期,生產成本增加。為此,他斟酌了一番: 南方冬季海水水溫在12-20度左右,適宜石鰈魚生長,何不讓石鰈魚來南下避寒過暖冬,到時就會有好賺頭。
經過詳細調查,黃玉棋發現在南方養殖石鰈魚比北方可縮短半年的時間,將大大減少養殖成本。于是,他作出試養石鰈魚的決定,并投資400多萬元,引進25000公斤石鰈魚苗,投放在120畝海水池塘中,進行生態養殖,成為我市首家引進石鰈魚的養殖大戶。
在黃玉棋的精心飼養下,石鰈魚苗從投放時每公斤24條長大成目前的每公斤16條,成活率高、生長速度快,再過3個月就可上市了。
據了解,石鰈魚現為適合北方海區養殖的品種之一,成魚經商檢合格后可直接出口,每公斤售價達百元以上,效益可觀。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加工貿易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