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寒災凍死了大批羅非魚
南方農村報訊:經歷了一場大災的洗劫,今年廣東羅非魚產量大減,同時也帶動了魚價一路高攀。近日,從國際市場上傳來消息,來自中國的羅非魚產品大量減少,導致了國際市場上該產品價格的持續走高,并同時帶動了一直以來被羅非魚所代替的魚類產品的旺銷。現在的高魚價能保持多久?國際市場上中國羅非魚產品供應量的降低,會不會影響產業的發展?就這些問題,記者近日采訪了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水產業商會副會長蘇維平。
今年各地羅非魚苗價普升50%,養殖成本增高
高價格并沒帶來好效益
“雖然現在的魚價很高,但這只是一種表象,并沒有給農民帶來實際的效益。”在談到目前的魚價時,蘇維平對記者說。
眾所周知,今年養殖行業的各種成本紛紛增加,尤其以飼料最為突出,一次次的提價不斷侵蝕了養殖業的利潤。“現在全世界都的谷物都很緊缺,有的地方甚至威脅到了居民的糧食需求,所以這類產品的價格只會不斷上漲,這是必然的。”蘇維平很肯定地表示,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飼料的不斷提價也將是必然出現的情況,所以接下來幾年,養殖羅非魚的成本肯定是越來越高。同時他透露,由于飼料成本實在過高,從去年開始,他就購買機器設備和原料,現在他公司里養殖羅非魚已經全部使用自己配制的飼料。
蘇維平對記者表示,在這樣的前提下,雖然現在魚能賣5元/斤,但農民實際的利潤并不高,還很可能有所降低,因為即使現在能夠有魚賣,經過一場大災下來,成本都是很高的。“更何況,現在的高魚價是建立在巨量羅非魚凍死,大多數養殖戶虧本的基礎上的,這里還沒算上大受損失的種苗業,整個羅非魚產業實際上很受傷。
產量減產致國際市場丟失
對于近期國際市場上羅非魚產品價格的大幅升高,蘇維平表示,中國是世界羅非魚養殖和出口第一大國,美國進口的羅非魚產品有7成多來自中國,這次災害帶來的損失足以改變國際羅非魚產品市場格局。
“中國羅非魚大幅減產帶來的最直接后果,就是國際羅非魚產品總量的減少,和中國羅非魚產品市場份額的減少。”蘇維平說,產品總量的減少拉高價格,而走高的價格使同樣養殖羅非魚,卻沒有遭受災害損失的拉丁美洲國家獲得較高的利潤,造成高魚價的中國卻絲毫沒有受益。
“市場份額的減少還會帶來一個嚴重的后果,就是中國羅非魚失去很多國際市場,而且市場一旦丟失,就很難再爭奪回來。”蘇維平認為,在高價量少的刺激下,拉丁美洲國家的羅非魚養殖量會相應增加,占領原來屬于中國羅非魚的市場,而由于有優越的地理條件,這些國家可以提供價格更好的新鮮羅非魚產品。“拉丁美洲國家的產品本來就有一定的優勢,中國羅非魚只能靠量大低價來競爭,現在突然減產那么多,可以說幾乎沒有優勢了。”
災害凸現產業弊端
“中國的羅非魚養殖經過這幾年的快速發展,在世界上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是存在很多問題。”蘇維平對記者說。他表示,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羅非魚產業有那么多問題,就是因為這條魚太好養了,結果一哄而上、魚龍混雜,反而造成了“窩里斗”的情況。
“羅非魚太好養了,前幾年各地都在搞所謂‘一條魚’工程,你也養、他也養,也沒有行業規范和制度。養殖量很快增加上來,在收魚的時候就開始打價格戰了,結果就是無法保證產品的質量。”從事了多年羅非魚養殖的蘇維平對此現象不勝感慨。“養殖量大了以后,加工廠也相應多了起來,爭著出口,人家美國市場就可以壓價,加工廠被美國壓價,到頭來還是被迫要壓養殖戶的價。”
今年的羅非魚加工出口企業面臨無貨、無力收購
“現在廣東沒有多少魚了,加工廠的日子也不好過,不能閑置設備,但魚價那么高,加工利潤也很微薄。”蘇維平表示,現在的價格會一直保持到今年9月羅非魚大量上市之前,從那時起就會下跌,但由于今年損失太大,除了巨量的商品魚外,還有很多親魚和魚苗死去,一年內羅非魚產量無法恢復到往常水平,估計到了9月以后,價格會跌到4元/斤左右。“但即便如此,失去了一大部分國際市場、各種成本上升、貿易也有潛在風險,這些使農民的利潤變得很微薄。到了明年,養殖量又恢復到正常水平的時候,局面更是難以想象,那時候羅非魚會更加難養。”
南方漁網編輯:吳佩佩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