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拆除絕大部分圍網的陽澄湖,今年將請來50萬只蟹種、100噸螺螄和400萬尾花白鰱,既為陽澄湖增殖漁業資源,也將擔起改善湖體水質和生態環境的重任。昨天,首批十多萬只蟹種和30噸螺螄放流陽澄東湖。
5月9日上午,在陽澄東湖的一塊開闊水域上,增殖放流于上午十點多開始。解開在船頭一字排開的幾十只綠色網袋,成群結隊的“青背白肚”瞬間向四處散開。嘴里吹著泡沫,一只只如一元硬幣大小的中華絨螯蟹蟹種歡快地沿著船舷快速爬行。隨著船體的慢慢前行,十幾萬只蟹種很快被分散在陽澄湖里。漁政人員說,單看這些蟹種爬行的速度就能知道它們非常健康。據介紹,這些蟹種平均每500克在50到60只,均為優質的中華絨螯蟹。
就在同一個水域,十幾條水泥船載著滿艙的螺螄緩緩前行,幾十個壯漢揮著鐵鍬將螺螄一點點撒向湖中。據悉,這30多噸螺螄大多來自浙江,是從河道或湖泊中撈起來的野生螺螄。
陽澄湖漁政站站長楊維龍說,經過去年底的大規模拆圍,目前陽澄湖圍網養殖面積已壓縮到3.2萬畝以內,全湖空曠水域超過14萬畝。放流蟹種一方面是為增加陽澄湖中的漁業資源,豐富生物多樣性,螃蟹同時能吃食水草、螺螄和沉于湖底的死魚爛蝦,幫助維持水體生態平衡和改善水質。螺螄既是螃蟹、魚類的天然餌料,也可以取食水中的底棲生物和沉淀雜質,同樣可以改善水質。據測算,螺螄生長過程中可吃食比自己體重多幾百倍的雜質。將于6月份放流的花白鰱,以吃食水體中上層的浮游動、植物為主,尤其喜食藻類。由此,螃蟹、螺螄和花白鰱在水中扮演著“分工明確”的“清道夫”。
楊維龍介紹,放養螃蟹也是為進一步提升陽澄湖大閘蟹的品牌、做大生態漁業。由于此次放流的螃蟹均是較大規格的蟹種,成活率高,回捕率可達八九成。“如果不出意外,經過3到4次的蛻殼,到今年9月中下旬,這些螃蟹可長到三四兩一只。”屆時,市民將可品嘗到真正原生態的陽澄湖大閘蟹。
據了解,今年漁政部門計劃在陽澄湖投入近100萬元放流資金,這也是陽澄湖歷年來規模最大的增殖放流。今后,陽澄湖將通過設立資源保護區、劃定禁漁區和禁漁期、控制捕撈強度和建立資源增殖制度等,來促進漁業資源的恢復和生態環境的改善。
南方漁網編輯:柳凡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