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本網2003-5-22訊 對蝦是發展中國家的重要出口創匯產品,是沿海漁業的重要支柱產業。各國在爭奪發達國家的市場份額中對貿易國的食品壁壘作出不同的反應。近期泰國養蝦業者反對歐盟的藥物政策,因為蝦類產品出口歐盟減少52%,總體減少64%,造成該國對蝦過剩;中國針對水產品氯霉素事件,去年至今積極參與各貿易國的談判,同時國內制訂相應的法規,以提高水產品的競爭力;越南農業部副部長為對蝦一事訪問歐盟,進行外交政策。
世界對蝦養殖業的不斷發展,產量急劇上升,各養殖國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同時對蝦進口國尤其歐盟各國對對蝦產品質量要求也進一步提升。中國經歷去年氯霉素事件后,部分企業積極與政府配合,取得國外sgs、brc、fda和歐盟等多項認證,估計今年我國對蝦出口量會有所增長。
據目前國內最大的對蝦交易市場--湛江霞山水產批發市場5月份資料表明,中小規格對蝦交易量較大,每天交易量可達25-30萬公斤,大規格對蝦交易量貨源偏少,5月下旬中國華南沿海及北部灣沿海地區對蝦將大量上市,但規格在25-35尾/500克的南美白對蝦貨源仍然偏少,現該規格對蝦活鮮價格在18元/500克以上;冰鮮在`14元/500克以上,估計價格下降幅度不大.而中小規格的對蝦價格將會有所下降。
注:轉載者必須注明“北部灣水產信息網”字樣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