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本網訊 作為珍珠盛產地的中國,淡水珍珠年產量占到了世界珍珠產量的90%之多,在國際珠寶貿易中占有重要地位。早在1994年,就遠遠超過號稱“珍珠王國”的日本而位居世界首位,海水珍珠的年產量亦居世界第一位。然而中國珍珠的世界貿易中的交易額卻只有10%的份額,未能建立起來市場優勢。
中國寶石協會珍珠專業委員會秘書長楊似三先生分析說,之所以好東西賣不了好價錢大概出于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中國的出口珠都是原料原珠,沒有加工成成品出口,和糧食及農產品一樣,在交易上都是按照公斤計算,在產品層次上,我們所售賣的珍珠僅僅處于工藝品階段,尚未成為真正的珠寶首飾。
第二,中國珠寶還沒有形成真正的產業化,基本上還停留在以一家一戶為單位的養殖層面上,養殖的人群基本上都是珠農,技術水平低,加工設計的條件和能力跟不上,即使一些生產珍珠的大企業的技術也沒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基本停留在串墜成鏈的粗加工層次上,拋光漂白等加工環節技術含量相比國際水平還很低,但由于養殖行業的出口行情好,很多珍珠養殖企業在一定意義上還沒有意識到深加工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另外,珍珠市場宣傳和開拓方面的工作也做得不夠,每年盛產珍珠的塔希提、日本等地都要舉行珍珠拍賣會及珍珠首飾設計大賽,以期擴大珍珠的影響和促進世界范圍內的珍珠消費。現在很多大一點的企業都意識到了這一點。
有專家稱,中國珍珠不是質量低而是附加值紙,后續的增加附加值的環節恰恰是最賺錢的部分。
楊似三先生在預測中國珍珠業前景時非常樂觀,他說,中國珍珠的產量非常大,全世界各地都在用我們的珠子,全世界最著名的珠寶商用的也是我們的珠子,我們無疑擁有資源方面的巨大優勢,再加上日本這兩年經濟不景氣,大批的珍珠養殖和加工技術人員流向中國,在加上一些大的珍珠生產企業已經意識到深層加工的迫切性,意識到技術含量的經濟效益。中國要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珍珠大國前景頗為樂觀。現在最需要的就是確定統一的珍珠品牌,參與高水平的國際競爭。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