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專家提醒,出現拒收應盡快搜集書面證據,據理力爭
原本符合出口標準的鱈魚片,美國買家卻以質量問題拒收,大連某出口企業因此面臨著12萬美元的損失。經過中國信保遼寧分公司的越洋努力,這一拒收案日前得到了圓滿解決。專家提醒,貨物遭拒不能輕易放棄,對買家的惡意拒收應據理力爭,不給對手以可乘之機。
因白度不夠鱈魚片遭拒
去年3月,大連的一家出口企業向美國買家出口一批鱈魚片,貨值12萬美元。為了避免風險,該公司按國際慣例在貨物出口前向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遼寧分公司投保了短期出口信用保險,保險人批復買方的信用限額為15萬美元。
但貨物到港后,意外發生了。美國買家提貨后,以鱈魚片白度不夠、品質不高為由拒收貨物,并要求大連公司盡快將貨物退回國內。雙方在合同當中,并沒有對鱈魚片的白度進行明確約定,美國買家提出的拒收理由并不充分。大連的出口企業也進行了多次交涉,但海外追償過程較為繁瑣,多次交涉后成效不大,該公司有了認賠的想法,最后委托中國信保進行處理。
海外追償挽回損失
中國信保經仔細研究案卷材料后發現,雙方貿易合同并未對鱈魚片的品質做出明確約定。又進一步了解到當時美國市場鱈魚片價格普遍下滑,據此初步判定該買家是意圖向我國出口企業轉嫁商業風險,因此以質量問題為借口無理拒收貨物。
中國信保委托了美國追賬機構向債務人多次施壓,據理力爭并曉以利害,最終,該買家同意按照合同價格的70%接受貨物,并承擔在此期間發生的全部滯港費和倉儲費。大連出口企業在此宗出口中發生的30%的收匯損失,由中國信保按照保單規定承擔了賠償責任。日前賠款已經及時劃撥給該公司,這一越洋追償案得到了圓滿解決。
中國信保的專家建議,對買家的惡意拒收,出口商應據理力爭,不給對手以可乘之機。如果買家的拒收是不合理的,賣方可以依據合同約定,采用訴訟或仲裁的方式向買方要求損害賠償。
采集: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