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南方漁網訊 自美國商務部初裁中國和越南對美國出口的蝦存在傾銷行為,決定對從中國進口的蝦征收7.67%至112.81%的反傾銷稅后,已近一月。此時正是產蝦旺季,美國“反傾銷”對國內蝦出口的影響正逐漸顯現,由于到美國市場的出口受阻轉為內銷,造成蝦價不斷“跳樓”。
從各地水產市場的價格看來,近一個星期蝦價下跌幅度是6月以來最大的。在廣州黃沙水產市場,7月初明蝦還賣11元/500克,現在只要8元/500克。九節蝦7月初50元/500克,現在則是30元/500克,其它如基圍蝦、麻蝦受影響更明顯,現在平均約10元/500克。
“我一天就損失3萬多元!”廣東雷州市一位收蝦老板許先生告訴記者,為了盈利,他們只好壓低蝦農的對蝦收購價,這樣,勢必會嚴重打擊蝦農的養蝦積極性。“如果到時連本兒都填了進去,我們就只好改行了!”
在上海,因受到“南蝦北上”的沖擊,蝦價普跌三成。據上海銅川水產市場的銷售信息,基圍蝦價格從上月的每公斤36元下跌至現在的24元,降幅達33.3%,草蝦價格則從每公斤56元下降到50元,降幅0.7%。在北京、南京、哈爾濱、烏魯木齊等我國各大城市的水產市場,蝦價也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跌。
由于去年出口形勢較好,今年許多地方都加大了養殖力度,尤其廣東的蝦產量比去年增加10%,此時美國又揮起了反傾銷大棒,使許多養殖企業陷入困境。那么,我國對蝦企業應該如何應對當前的局面?就此,記者專門采訪了廣東省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的鄧家焯秘書長。他認為:
首先,律師在這場中美“蝦”官司中的作用至關重要。應訴企業應該聘請一些好律師來協助應訴。企業積極配合律師,加深對WTO規則和美國相關法律的了解,提供必要的調查資料;調整應訴策略,全力應對下一階段的實地審查。
其次,政府要向企業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扶植:聘用國內有關法律專家,并組織好由負責水產漁業的專業部門牽頭應訴工作;委托行業協會智囊,樹立行業協會的威信,使其形成有向心力的協作團體;給企業自主選擇律師的權利。
第三,行業協會應加強行業協調與管理,給予企業和政府更多建設性意見和建議;以中介身份展開和美方的友好交涉。
第四,應訴企業要樹立長期性發展的戰略意識,不能把企業的生存發展單單依賴在美國市場上面,開辟多元化國際市場,來彌補在美國損失的一部分;在除對蝦以外的出口產品上
下功夫,如羅非魚、鰻魚等,避開暫時的對蝦出口“死結”,拓寬水產品產業鏈條,最大限度地規避風險;合理規范對蝦價格,絕不能故意壓低產品價格,擾亂正常的市場秩序。
據悉,在廣東省中山市,中聯(中山)有限公司在政府的引導下積極開拓加拿大、日本、韓國等地市場,加工和出口的蝦量也有所增大。新洋食品有限公司也擬開拓東南亞地區的市場,擴大出口。廣東、江浙等地的一些政府有關部門、民間中介組織和企業代表正在組織法律顧問,繼續與美國方面磋商,尋求早日解封翻盤。
前不久,歐盟宣布放寬了對中國食品進口的限制更為中國的水產商帶來了一個好消息。但是企業在嚴格把握產品質量同時,還要注意不要低價競爭,如不注意這點,美國反傾銷的事件在歐盟重演不是沒有可能,最終吃虧的還是企業自身。
鄧秘書長還特別強調,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外貿出口量也成倍增長。
隨著中國產品不斷打入世界市場,必然會與當地的類似產品面臨“遭遇戰”。由于我國勞動力和原材料的相對優勢,在競爭中往往處于有利地位。于是經營狀況受影響的當地產業必將以反傾銷手段將中國產品擠出本國市場。可以預見,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行業會與國外產生沖突,這必然使得反傾銷案件在相當長的時間里保持較高的數量。那么,我國政府如何保護出口行業(尤其是弱勢行業)、培植出口“亮點”,企業要如何應對國際市場的種種難題以及行業協會制度的完善,將是一系列值得深遠探討的問題。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