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水產品出口連續四年居全省首位,養殖產量首次超過捕撈產量,臨海工業迅猛發展……我市的海洋產業正穩步向前發展。昨天,全市海洋與漁業工作暨漁業安全生產會議又勾畫出藍色經濟發展藍圖:至2010年,全市海洋產業總產值達到323億元,年均遞增15.5%;海洋產業增加值142億元,占全市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15%。副市長蘇耀光參加會議。近年來,我市臨海工業迅速發展,南澳縣的風能發電是我國沿海規模最大的風能發電場。船舶修造業、石油化工業等濱海工業和海上交通運輸業得到很好的發展。
全市沿海港口泊位85個,其中萬噸級以上16個。2005年全市港口貨物吞吐量1735萬噸、36.8萬標準箱。以港口為中心,聯結海上、公路、鐵路、航空的現代物流網絡正在逐步形成。濱海旅游資源開發投入力度加大,開辟一批濱海旅游度假區熏有3處獲得國家4A級旅游區稱號,濱海旅游收入達到49.26億元。漁業已經實現了“以捕為主”向“以養為主”的重大轉變。去年全市水產品總產量35.1萬噸,增長2.47%,養殖產量17.99萬噸,首次超過捕撈產量。目前,全市以鮑魚、藻類、南美白對蝦、羅非魚、青蟹、鰻魚、貝類等特色優勢品種為主導,形成圍內魚蝦蟹池塘連片養殖帶、灘涂小貝類增養殖帶、淺海吊養和藻類養殖帶、陸域工廠化養殖帶的特色品種生產格局。
去年全市水產品出口4.89萬噸,價值2.78億美元,出口值比去年增長0.23%,已連續4年居全省地級市首位。出口的進展促進水產養殖業的發展,拉動了印刷、包裝、運輸、倉儲、銷售等相關產業的經濟增長,企業自身也得到發展壯大,有效地促進漁民就業和漁村經濟的發展。去年全市共有36家企業開展出口貿易業務,其中出口值1000萬美元以上的企業10家。出口品種中仍以對蝦為主。去年,墨西哥取代美國成為我市第一大出口國。我市還新開辟了科威特、新西蘭、多米尼加共和國、法國、荷蘭5國市場,出口的國家和地區達24個。會上,還為我市首批獲得漁業龍頭企業稱號的7家企業頒發牌匾,這7家企業分別是:汕頭市美洲水產速凍實業有限公司、汕頭市龍豐食品有限公司、汕頭市龍勝水產食品有限公司、汕頭市瑞源實業有限公司、汕頭市大順實業有限公司、汕頭市佳盛副食品有限公司、汕頭市華勛水產有限公司。其中加工出口企業4家,養殖企業3家。按規定這些企業可享受國家、省、市對漁業龍頭企業的優惠和扶持政策。7家龍頭企業共帶動6850戶漁(農)戶,平均每戶增收2636元。
南方漁網編輯:裴冰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