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本就不是風平浪靜的日韓之間這些天險些掀起驚濤駭浪:日本海上保安廳近日宣布要勘探包括“竹島”(韓國稱“獨島”,以下簡要表述為“竹島”)周邊水域在內的海底地勢,引起了韓國方面強烈的反對,日韓幾乎達到了一觸即發之勢。
日本此次提出海底勘探是為了保住爭端水域的冠名權。日本預計勘探的水域是北至若狹灣溝,西至能登半島的長方形區域,東南方不遠處就是存在爭端的“竹島”,勘探水域一半以上的部分屬于日韓雙方各自主張的“經濟專屬區”重合地帶。據日本媒體稱:這個區域中有一些海底山脈,國際上目前對它們的稱呼是以例如“大和堆”、“隱岐堆”等日本名字為基準的。6月21日,聯合國的“海底地形冠名小委員會”將在德國舉行例會,討論為海底山脈和海溝重新命名,日本認為已經對上述地區進行海底勘探的韓國會在這次會議上提供海圖,并且提出用韓國歷史人物為海底山脈重新命名的建議,所以也決定勘探海底數據,謀求繼續沿用日本名字。韓國高調抗議并在“竹島”步下重防之后,日本一方面把勘探船開到鄰近海港待命,一方面大呼“根據國際法冷靜處理”。經過緊張的外交交涉,雙方最終各讓一步,韓國表示不在6月國際會議上提議改名,日本決定暫時放棄勘探,避免了正面沖突的發生。
事件發生之后,日本媒體紛紛呼吁雙方和平解決,表示日本此次只是希望制作海圖,韓國也進行了類似的調查,應該換位思考。為了東亞的將來,日韓必須攜手,這個時候的“強行勘探”和“武力扣留”是一個時代的錯誤。然而,導致韓國舉國上下火冒三丈的原因卻并非因為單純的“科學勘探”。《朝日新聞》撰文分析:韓國為何反應那樣強烈,日本應該有所思。1905年,日本宣布把竹島編入日本國土,正是日本逐步推進朝鮮半島殖民化的時候,韓國人自然會把日本對竹島的動作與被害的歷史聯系起來。實際上,從去年島根縣在日本政府沉默的情況下設定“竹島日”開始,到文部科學省連續要求初中和高中教科書中強調竹島為日本固有國土為止,日本人為竹島“正名”的一直令韓國人很窩火,又因為有小泉反復參拜靖國神社、容認教科書歪曲事實等問題的積累,飽受刺激的韓國民族情緒這次尋找到了自己可以“做主”的一個噴發點!翱碧酱录本拖褚话鸦穑瑹艘蛉毡静糠终e誤歷史觀而火藥味十足的日韓關系。
問題雖然暫時擱置,但是火種依然存在,韓方表示將在適當時機繼續爭取改名,日方則聲稱如果韓國再有類似的活動,日本也會馬上重新展開勘探。1999年,日韓雙方曾簽訂過《日韓漁業協定》,決定共同管理雙方的爭端水域,而且定期圍繞“竹島”問題進行交涉,日韓關系的倒退導致了雙方定期交涉間段。此次事件之后,日本不僅保住了對“竹島”的名分,而且雙方還將恢復交涉。不過,日本部分政要歪曲歷史的錯誤舉動已經損害了日韓關系基礎,極大的刺激了韓國民族主義情緒,解決“竹島”問題難上加難。日韓關系雖然避開了驚濤駭浪,卻依然暗流洶涌。
編輯:王宇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