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本網2003/8/29訊 過去誰不知道小龍蝦生長在又臭又黑的污水溝里,一向注重飲食衛生的上海人對它絕對是厭而遠之的,上海的星級賓館至今也沒有小龍蝦的位置。可如今小龍蝦火了,據說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如今的小龍蝦“人工飼養、絕對安全”。果真是此龍蝦非彼龍蝦嗎?
記者從上海最大的銅川路水產批發市場了解到,目前小龍蝦在上海市場上每天共有20噸左右的交易量,它們大多來自江蘇高郵、寶安、泰興、海門一帶以及安徽。為了替這些小龍蝦“驗明正身”,8月21日凌晨,記者跟隨銅川路水產批發市場販賣龍蝦的一輛貨車,來到江蘇海門縣悅來鎮。
小龍蝦是這樣出水的
在清晨5時的微曦中,記者看到,鎮里所謂的小龍蝦“人工養殖場”,原來就是橫七豎八的天然河溝。農民以溝為界,誰先在河溝里下捕撈的籠子,這條河溝的龍蝦資源就歸誰收獲。捕撈籠子外形像鳥籠,只是在籠外開了幾個外徑大、內小徑的洞,籠內放些龍蝦喜歡吃的雞腸,小魚或土豆充作誘餌。逐香而來的龍蝦,鉆進籠洞便跑不出去。溝內河水混濁,爛泥淤積,水中泛著泡沫。也許是由于過度捕撈,那天每只吊起來的籠子里,只有少得可憐的三四只小龍蝦。
當地人介紹,10多年前,這些河溝是當地農民取水、喝水的源泉,所以他們自發地保護好水源衛生,比如,村里有人生病,他們家的衣服就不敢到河里洗。自從有了自來水后,保護河水衛生對農民來說不怎么重要了。農民開始不自覺地往河里傾倒生活垃圾,再加上修房、筑路等因素,河道被隨便截留,河水的生態環境被破壞,盡管當地農村沒有嚴重的工業污染,但是一些魚類資源忍受不住過多有機物的折騰,漸漸開始從河流里消失,剩下的就是生命力極強的小龍蝦。
多道販子收購小龍蝦
早上6時30分左右,村莊的路口出現了收購龍蝦的頭道販子,收購價每斤2.5元至3元;頭道販子把他們從農民手里討價還價收來的龍蝦,從四面八方運到此地,每500克龍蝦加價2到3角錢賣給二道販子。二道販子對收上來的龍蝦,按個頭大小略加挑選,然后裝箱。箱子大小形狀類似于市場上裝雞蛋的箱子。龍蝦的價格也被再次抬高2角到3角。中午12時左右,三道販子開始開著卡車陸續來拉貨,然后運到上海再加價2至3角賣給四道販子。上海人吃到的龍蝦從臭水溝里撈起來后,就這樣被層層“凈化”。堆集在一起,似乎也如小販子們吹噓的“人工飼養”那么回事。
“龍蝦之鄉”不養蝦?
海門的小龍蝦出生“有問題”,也許素有“小龍蝦之鄉”美譽的江蘇盱眙能貨真價實?這個率先在全國拿小龍蝦做大文章的縣,2000年居然由政府出面辦了個龍蝦節,而且還邀俄羅斯小姐當形象大使。盡管人們很難把人高馬大的俄羅斯小姐與小龍蝦聯系起來,但最近盱眙縣委副書記親赴上海推銷“綠色小龍蝦”,還是讓人在大開眼界之余寄予厚望。
實際上在盱眙人自己編的那本《盱眙龍蝦》介紹書里,盱眙小龍蝦的產地被描述成洪澤湖,或者是人工養殖。可當記者當面向他們縣委新聞宣傳科長求證時,得到明確的答復是:曾經試圖養殖,但是沒有成功,一是因為小龍蝦喜歡在淺水邊生活,容易逃跑,二是好吃污泥的小龍蝦不肯吃人工飼料。
記者在盱眙當地龍蝦交易市場內隨機問了幾名販子,他們異口同聲稱,他們出售的龍蝦是從洪澤湖或者從淮河里捕撈上來的。光看他們盆里一只只個大油烏、發亮干凈的龍蝦,似乎沒有理由懷疑販子的真實性。然而,記者暗訪發現,當地捕撈龍蝦的地點仍是在一些小河溝里,只不過這些小河溝通向大湖、大河,再加上當地沒有工業,所以同樣野生的小龍蝦看上去比別處的干凈。
但表面再干凈也無法掩蓋這樣一個事實:能忍耐骯臟環境的小龍蝦,同樣把對人體有害的重金屬“忍耐”進了體內。中新社北京8月25日的報道顯示———目前中國的湖泊環境破壞嚴重,重金屬污染和富營養化問題十分突出,滇池、巢湖(西半湖)、洪澤湖、太湖、洞庭湖、鏡泊湖、博斯騰湖、洱海等淡水湖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太湖流域19條省界河流約有60%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