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深圳的“沙井蠔”久負盛名,但由于海域水質惡化,沙井早已不產蠔,多數是陽江“貼牌生產”。昨日省海洋與漁業局局長李珠江表示,海洋環境的惡化確實導致部分貝類遭受重金屬污染。對此,他們將采取實時監測,一旦發現某一海域貝類重金屬超標,將禁止捕撈,防止受污染的貝類產品上市。
昨日省海洋與漁業局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2005年海洋環境質量公報。結果表明,我省管轄的大部分海域環境質量基本保持良好狀態。
但是,我省近岸局部海域因受陸源污染影響較大,水質較差,污染較重,主要污染物為無機氮、活性磷酸鹽和石油類。嚴重污染區域主要分布在珠江口海域、汕頭近岸和湛江港近岸海域。
沉積物重金屬超標直接導致的就是貝類的重金屬污染。去年廣東近岸海域共布設34個貝類監測站位。監測結果表明,海洋貝類質量總體良好,但受陸源污染影響較大的近岸海區的部分貝類鉛、鎘、銅、砷含量偏高。
李珠江表示,對于貝類重金屬污染的問題,他們將采取實時監測,一旦發現某一海域貝類重金屬超標,將禁止捕撈,防止受污染的貝類產品上市。
海洋水質污染會不會影響海水浴場的游泳?去年各級海洋行政主管部門也對汕尾紅海灣、深圳大小梅沙、江門上川島、陽江閘坡、湛江東海島共5個國家重點監測海水浴場進行了環境質量監測。結果表明,據統計,5個重點海水浴場健康指數均達到了優良水平,其中80%海水浴場的健康指數達到了優秀水平。
南方漁網編輯:裴冰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