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本網2003/9/7訊 半精養池半精養池多數是上世紀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建成,當時建造標準低,不規范,經過多年養蝦,底質污染較嚴重。今后淺改深、大改小,再鋪上地膜,可以減少底部的污染,對預防疾病發生很有好處。一般每茬畝產可達300-500千克,高產每茬可達700千克/畝。遂溪縣改造的舊蝦池大都可達500千克/畝以上。
普通高位池每口池面積5畝左右,池深2.0米左右,四方形或橢圓形圓邊,有利于充氣。為了降低成本,不一定用水泥做護坡,可用地膜做護坡或鋪池底。
循環水生態精養對蝦其特點是蝦池面積較小,每口池2-3畝,水深2米以上,高密度養蝦。采用循環水,適當補充地下水,施用多種有益微生物制劑,養殖過程不用藥物,增大充氧量,保持水質清潔。這種養殖模式最早是在雷州市新科養殖有限公司與筆者共同設計。2001年第一造蝦每千克54尾,產量達1590千克/畝。以后遂溪、電白和海南儋州有關公司都模仿此模式養蝦,均高產高效。雷州市新科水產有限公司2002年12月31日再次驗收,再創高產,畝產將近達2706.8千克。雷州市東里鎮群眾改造低產、老化的舊蝦池,采用該模式養蝦已嘗到了甜頭。現已發展了幾千畝蝦池。這種養殖模式對新建高位池養蝦或舊蝦池改造均值得借鑒與推廣。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