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4月17日上午,湖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龐道沐率隊來到湖南大鯢(娃娃魚)馴養最大科研創新基地——潤孚生物撈刀河基地進行考察。龐道沐指出,對珍貴的娃娃魚,不僅要加強保護,更要加大繁殖力度,以進行合理開發利用。
娃娃魚市場價每公斤高達2000元
從上世紀80年代以來,國內積極開展大鯢人工繁殖的單位已近200家,目前每年人工繁殖大鯢幼苗近10萬尾,且繁殖數量在逐年遞增,大鯢資源得到了有效保護和人工增殖。
近年來,湖南的大鯢繁殖事業也在蓬勃發展,全省大鯢繁殖親本的馴養量由2000年的1700尾增加到8000尾,培育后備親本12000余尾,年繁殖大鯢幼體由2000年的不到1000尾,現已具備了6—8萬尾的人繁能力。
大鯢具有美食、保健、醫藥與觀賞等諸多功能,經濟價值極高,目前市場價格每公斤高達2000元。
娃娃魚可帶動山區農民脫貧致富
成立于1996年的湖南潤孚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長期從事娃娃魚的保護、馴繁與開發利用,不僅先后投資興建長沙撈刀河大鯢科研與創新基地等4個多種功能基地,還投資興辦了“大鯢保護國際協作網”與帶頭發起成立“湖南省大鯢保護與發展協會”。
17日,該公司負責人匯報說,大鯢是國寶,經濟價值高,是貧困山區農民脫貧致富的好門路。公司計劃在山區適宜生態區域,推行娃娃魚養殖,同時力爭在5年內采用高新技術研制開發1—2種娃娃魚保健新產品。
龐道沐強調,對于大鯢,要堅持“兩手抓”,一手抓保護,一手抓合理開發利用。正所謂保護的目的是為了利用好,要把大鯢的保護和利用納入產業化,形成大鯢產業;要做大做強,把人工養殖和天然繁殖相結合,做到投入少,效果好;要加大深度開發,提高效益,提高加工層次。
相關鏈接
大鯢俗稱“娃娃魚”,是與恐龍同時代的兩棲動物,有長達3.5億年的進化史,是與大熊貓、白鰭豚相媲美的活化石。湖南省是大鯢的主要原產地之一,因為資源豐富,曾經是全國最大的大鯢出口基地,僅湘西一地,曾占全國大鯢外貿出口的20%。但由于人類的過度獵捕和自然環境的破壞,大鯢資源遭受了毀滅性破壞,大部分地區大鯢種群瀕臨滅絕。1988年,大鯢被我國《野生動物保護法》列為二級保護動物,被瀕危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簡稱CITES)列為I類瀕危物種。
湖南省上世紀70年代末以來以每年15%的速度銳減。為了保護湖南省珍貴的大鯢資源,上世紀80年代以來,湖南省各級黨委、政府、農業畜牧水產部門、科研院所、人繁企業大力開展打擊涉鯢案件,遷地保護、批量馴養、人工繁殖、自然放流等一系列搶救、保護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隨著大鯢科研與開發利用水平的提高,湖南省大鯢產業顯現出保護和利用互為促進,產業鏈初步形成,經濟、生態、社會效益同步發展的喜人局面。
編輯:王宇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