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阿姨,新鮮的帶魚來點吧,是要這個價的啦!”昨天在定海南珍菜場,海鮮攤位的一名攤主苦嘆生意難做:“其實這兩天的魚價已經算是便宜了。”然而買菜者對此卻仍“望價興嘆”。近日,記者走訪了菜場多家海鮮攤位,最近因漁船攏洋、天氣轉暖等原因,部分鮮活水產品出現短期的降價。但從長期來看,業內人士認為,近幾年活鮮水產品價格一年比一年攀升。
在定海東門菜場,一位攤主說:“最近漁船攏洋的多了,沈家門的國際水產城那邊魚貨多便降價了。”在定海南珍菜場,經營貝類的625號攤主說,現在天氣轉暖,趕潮的人也多了,有些貝類開始降價,“芝麻螺都是從福建、廣東等地的海島進的,原來進價都要每公斤36元,這兩天便宜了,每公斤才30元。”而東門菜場一位攤主說,香螺原來每公斤賣到80多元,現在才賣44元,降了一半。
但降價只是近段時間的短期行為。“跟前幾年比,現在魚貨越來越少了。”東門菜場一位攤主說,“梅魚在兩三年前進價70~80元一箱,現在卻達到了140元一箱。”南珍菜場水產行業組長鄭養法告訴記者:鯧魚、小黃魚從去年開始,漲價幅度特大,與前年相比,價格升了40%~50%;鰻魚從去年下半年開始貴,比前年高了30%~40%。
海洋資源衰退,是水產品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南珍菜場625號攤主邵先生在菜場賣貝類已有近10年,他告訴記者,現在市場上出售的貝類主要從外省進貨,本地的很少。不過外地的貝類資源也在衰竭,貨少價便高。而進入菜市場的魚貨也同樣在減少,因為有很大一部分魚貨被冷庫收購并大量銷往外地市場,造成了本地貨源緊張。今后,這一現象還會繼續加劇。
編輯:王宇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