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魚越來越少了。”記者在北部灣沿海采訪時見到的幾乎每個漁民,都會發出這樣的感嘆。
北部灣有最潔凈港灣之美譽,是中國的四大漁場之一——另3個是渤海、南海近海和舟山。據有關資料記載,北部灣有900多種魚類,其中優質經濟魚類50多種,如石斑、帶魚、馬鮫、鯧魚、金線魚等;此外,還有大量頭足類、貝類生物,僅蝦類就超過200種,蟹多達20多種。北部灣的生物多樣性十分突出。北海市的漁民說,在北部灣經常一網就能捕到十多二十種生物。
據專家估算,北部灣漁業資源年產量約為140萬噸,可持續捕撈產量每年70萬噸左右,而北部灣沿海廣西、廣東、海南三省(區)實際捕撈數量遠遠超過這一數字。僅廣西漁民每年在北部灣捕撈產量就達60萬噸。海南省臨高縣2005年海洋捕撈產量37萬噸,產自北部灣達6成以上。
在北部灣沿海,幾乎所有的漁港都“船滿為患”。在占廣西捕撈總量約七成的北海市,記者看到地角內港和電建港兩個主要漁港擠滿了大大小小的漁船。有關人員介紹,這兩個漁港每年休漁期停泊漁船超過港容兩倍多,電建漁港設計容納500艘中小漁船,休漁期停泊的漁船達1500多艘,其中五六百艘是大船。
“船實在太多了,”僑港鎮興華漁業公司經理黃家光說,“單船的功率也越來越大,過去只有一百幾十馬力,現在每艘船小的兩三百馬力,大的達五六百馬力。”
功率大,意味著捕撈能力增強,但魚并沒有捕得更多。黃家光說,以前漁船出海作業10天,一般有30噸產量,現在很少超過20噸。不僅數量少,而且個頭也越來越小,市場上賣不了好價錢。另據廣東湛江市所作的調查,在北部灣捕魚的徐聞縣漁民1995年一對拖網漁船年產值240萬元,到了2003年只有60萬元,下降了75%。
記者在北海市電建漁港碼頭看到,每天早上,歸航的漁船將大量小雜魚用小艇過駁接送上岸,被等候在碼頭的大貨車運走,送進工廠加工成魚粉。漁政部門說,這些小雜魚生長周期短,長不大,經濟價值不高,但長年累月地這樣大量捕捉,破壞了海洋食物鏈,造成經濟魚類的減產。
由于漁業資源衰退,北部灣的漁業生產出現了惡性循環:生物越來越少,為了保持產量,捕撈能力越來越強,甚至出現殺雞取卵的作業方式。北部灣近岸海域盛產象鼻螺、蟶子等名貴海貝,上世紀90年代中期,廣西、廣東沿海興起一種名為“摸螺”的潛捕行業,隨著參與的人員越來越多,海貝越來越少,一些人發明了“高壓水槍”,用高壓水流沖擊海底,不僅各種海貝“大小通吃”,而且徹底毀壞海貝和魚類產卵棲息的場所。4月下旬,廣西漁政執法部門兩天之內在北海市附近水域查獲了30多艘非法螺船,繳獲高壓水槍300多支。
為了保護資源,中國從1999年起在南海實施了伏季休漁制度。廣西去年的休漁效果評估顯示,休漁后漁獲物中小雜魚的比例明顯降低,一些主要經濟魚類的群體體重有所增加,伏季休漁使濫捕酷捕趨勢得到了一定遏制,魚類種群結構得到了改善。
但一些專家表示,每年為期兩個月的休漁,對恢復漁業資源的作用“較為有限”,近年來越來越普遍的流刺網作業,其捕撈強度與拖網作業相差無幾,卻不在休漁范圍。
南方漁網編輯:裴冰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