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南方漁網訊 自今年年初美國對中國輸美蝦產品企業提起反傾銷訴訟之后,擁有數百萬從業人員、產業規模數十億元的廣東蝦出口產業,正經受前所未有的震蕩。從蝦產品養殖戶,到加工廠,再到出口商,都因不堪重負而怨聲載道。廣東省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副會長鄧家焯指出,出口受阻,水產從業人員的壓力不言而喻。如果反傾銷訴訟結果不利于中國,眾多廣東蝦產品養殖戶將嚴重減產,有的甚至可能破產。如此發展下去,國內的蝦產品將出現大規模的供應危機。這條產業鏈一旦破壞,就會有難以彌補的“裂痕”。
日前,本報記者在廣州黃沙海鮮水產交易市場了解到,南美白對蝦從去年同期每500克19元的售價,降至目前的每500克只售16元。竹節蝦的售價下滑更嚴重,從高峰時的每500克40-45元,跌到現在的每500克35元,降幅超過20%。
黃沙市場副部長郭華威透露,“美國對中國蝦產品提起反傾銷訴訟以來,蝦價一度下滑,出口企業越來越難做。”由于蝦出口美國市場已經要繳納高額關稅,出口商積極性大受打擊。不少“出國”無望的蝦產品,返銷入國內市場。這便導致國內蝦產品市場的供求關系發生變化,蝦價大幅波動。據了解,黃沙市場內不少做外銷生意的商戶有些已轉攻國內市場,有些已干脆停業休假。
美進口商壓價在先
現階段廣東蝦價的降低,對整個蝦產品業都是“切膚之痛”。反傾銷訴訟使對美出口大大減少,出口無門的廣東蝦只能國內“消化”,這又增加國內市場的銷售壓力,導致供大于求,收購價老是上不來。雖然關于中國對蝦反傾銷訴訟要到今年10月才能有最終結果,但現階段,中國蝦產品已經需要向美國繳納130%-267%的關稅。據悉,如果反傾銷訴訟的結果有利于中國,這些高額稅收可以返還中方出口商或美方進口商。而黃沙海鮮水產交易市場副場長劉業強指出,“在這種出口前景極度不明朗的情況下,廣東蝦產品怎會貿然冒險出口呢?所以,眾多蝦產品只能擁入國內市場,整個產業利潤大幅下滑,行業遭受沉重打擊。”
為何高關稅導致廣東蝦輸美陷于停滯呢?我們可以舉例說明。例如,美國市場的正常對蝦售價為每500克25元,進口商可以接受17-18元的進貨價,加上不到20%的關稅,對蝦最終價格不到20元,再加上運輸和倉儲成本,單價22-23元。換言之,美國進口商每售出500克蝦,可獲得2-3元的純利。但如果進口商繳納的關稅超過100%的話,對蝦在美國市場上的單價至少要在36元才能保本。這樣的高價貨品是乏人問津的。所以,在美國對中國蝦產品提起反傾銷訴訟之后,美進口商按照“利潤倒退”的原則,把中國蝦產品的進貨價壓低到10元左右。如此一來,中國對蝦在美的零售價仍可維持在22-23元。“但如此低的進貨價,連養殖戶和加工廠都難以接受,更別說是出口貿易商了。”郭華威憂慮地說。
部分品種收購價跌100%
蝦出不了口,最苦的是廣東養殖戶。在廣東蝦產業的整個鏈條中,由于沒有完全形成“產供銷一條龍”的產業模式,養殖戶有時只是大型出口商和加工廠的原料提供者。當出口市場不利時,這些出口商和加工廠便將風險轉嫁到養殖戶頭上,壓低收購價成為唯一選擇。
湛江市江洪鎮的對蝦養殖戶姚養向記者透露,“現在的收購價比去年同期下跌了40%左右。鄰近的幾個鎮的農民,都以養蝦維生,現在幾乎每個蝦農都虧本。去年下半年,蝦實在囤積得太多,都被存儲在冷庫里,冷庫都超負荷運行了。”姚養說,他投資了200多萬元辛苦建起了100多畝的蝦塘,雇傭了30個左右工人。在出口市場紅火的前幾年,姚養每年能賺100多萬元。由于反傾銷影響,他去年卻虧損了數十萬元。“去年12月與前年12月相比,南美白對蝦的收購價下跌了近100%。”這單關乎日后生計的反傾銷官司,時時牽動著姚養的心,因為擔心,他有時夜不能寐。其實,養殖戶賺的都是“辛苦錢”,他們是市場風險的直接承擔者。生鮮水產品是相當嬌貴的,也特別講究養殖技巧,養殖戶為此投入甚大,比如都裝備了打氧機,發電機等設備。這一段時間以來,運輸成本、燃料成本都在飆升,飼料也升價,養殖戶成本已經大幅攀升。而出口市場的停滯,養殖戶們不得不“求人買蝦”。“如果不舍得賤賣,蝦一天天長起來,我還要不斷投飼料。蝦長得太大,反而沒有市場。而且,如果不賣蝦,我的蝦塘維護費向誰討呢?我的工人吃什么?歸根到底,只有賤賣一條路。”姚養相當激動地說。
加工廠轉產“面包蝦”
當然,受影響的肯定不止是蝦養殖戶。廣東最大的蝦產品加工及出口商之一、年銷售額近5億元的誼林海達速凍水產有限公司董事長吳達來表示,在陽江等廣東對蝦的主產地,90%的加工廠都停產了。“出口市場是一個未知數,有投入就有風險。我們現在決定轉型了。”據悉,誼林海達現在用有一定技術含量的加工蝦產品進入國外市場,銷售有所起色。一些經過油炸或煮熟的蝦產品,是不在傾銷之列,而且出口價格相對可觀。吳達來準備以“面包蝦”等產品,在美國殺出一條“血路”。另一方面,他花數十萬美元聘請了美國律師,以應對反傾銷的這場硬仗。
就在全行業苦苦探尋出路之際,廣東省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副會長鄧家焯對廣東蝦產品的“出口渠道較窄,受制于人”的現狀十分擔憂。他指出,靠接“二手訂單”,沒有品牌意識的廣東蝦產業從業者應該從這次事件中有所改變了。否則,他們將難逃被中間貿易環節肆意壓價的命運。
蝦農聲音
“如果不舍得賤賣,蝦一天天長起來,我還要不斷投飼料。蝦長得太大,反而沒有市場。而且,如果不賣蝦,我的蝦塘維護費向誰討呢?我的工人吃什么?歸根到底,只有賤賣一條路。”
——湛江市江洪鎮的對蝦養殖戶姚養
關稅高達130%-267%
雖然美國關于中國對蝦反傾銷訴訟,至少要等到今年10月才能有最終結果,但現階段,中國蝦產品已經需要向美國繳納130%-267%的高額關稅。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