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1、漁業良種繁育體系建設
一是進一步加強自治區級水產良種場建設,健全配套設施,提高繁育技術,擴大生產規模。二是加強天然大中型漁業水域人工增殖基地及自然產卵場建設,提高天然水面經濟魚類苗種的投放量。三是完善水產苗種補貼機制,鼓勵生產企業投放良種魚苗,提高全區水產良種覆蓋率。今年我局將開展送水產良種下鄉活動,為20個養殖戶送良種到池塘,培育良種養殖示范戶。四是進一步完善全區水產苗種調運協調機制,由漁業局牽頭,建立包括各級水產技術推廣部門、漁業協會、水產苗種生產場家在內的水產苗種調運協調機構,引導苗種生產企業與養殖單位聯合,形成優勢互補,最大限度地滿足我區漁業生產對良種的需求。
2、漁業環境監測、水產品質量檢驗、漁業病害防治體系建設
進一步爭取國家投資,繼續建設旗縣級水生動物疫病防治站,逐步建立起覆蓋全區的水產品質量檢驗和魚類病害防治體系,配套相應的儀器設備,為加大漁業環境監測、水產品質量檢驗、漁業病害防治的力度,確保水產品質量安全,實施市場準入制度奠定基礎。要加強基層水生動物檢疫員、病害測報員隊伍建設,進一步完善覆蓋全區的魚類疫情測報和病害防治網絡。今年擬選擇1至2家草魚養殖基地,作為草魚免疫預防試點單位。
3、漁政綜合執法體系建設
按照漁政、船檢、港監統一綜合執法、一個窗口服務的要求,建立一支綜合、統一、高效的漁政綜合執法隊伍。繼續完善漁政執法交通、通訊設施,建立漁政執法培訓機制,提高漁政隊伍的綜合素質,在保護漁業資源、環境和水生野生動物,保障漁業安全生產,維護漁民權益和正常的漁業生產秩序等方面發揮應有的作用。
4、水產品流通體系建設
要積極推進水產品集散地和產地批發市場建設,發展水產品和漁用生產資料、消費品連鎖經營,建立以集中采購、統一配送為核心的新型營銷體系,改善漁區的市場環境。繼續引導和規范漁業合作經濟組織建設,提高漁民自我發展和自我服務的能力,培育和發展漁民經紀人隊伍,拓寬流通渠道,引導漁農民按市場需求發展生產。
5、漁業信息網絡建設
進一步健全我區漁業信息網絡,充分發揮“內蒙古漁業信息網”在水產技術指導、水產品市場供求、電子政務、生產管理、漁政管理、法律法規、水產業務咨詢等方面的基本功能,為漁業經濟持續、健康、協調發展服務。今年我局將繼續為旗縣級漁業部門配備計算機及附屬設備,進一步完善漁業信息網絡的硬件建設。
編輯:王宇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