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生活在水鄉,水產是江蘇人餐桌上的重要食品。它們的質量究竟如何?記者昨天從江蘇省環境監測中心了解到,該中心去年對江蘇省四大主要湖泊水產養殖區以及近海水域水產品生物質量進行了一次調查,發現水產品的重金屬污染狀況堪憂,樣品中27%受到中度至重度污染,14%受到了輕污染。貝類、甲殼類和大型魚類生物體內的污染物質富集效應明顯。洪澤湖最干凈
江蘇水網密布,是中國重點漁區之一。監測人員介紹,此次調查項目為鎘、鉛、汞、鉻和鋅等重金屬指標。淡水漁業主要選擇了最有代表性的太湖、洪澤湖、陽澄湖、滆湖等四大湖泊的水產養殖區。結果顯示,洪澤湖、陽澄湖水產品生物質量較好。
在報告上記者看到,太湖的主要水產品出現的超標項目為鎘,鰱魚污染最為嚴重,鎘含量超標1.2倍,達到了中污染級;其次為鯉魚、鯽魚和蟹,受到了輕度污染,而太湖著名的白魚和蝦還保持著清潔和尚清潔級。
污染最重的在常州滆湖。調查品種為鯽魚,污染級別在清潔至重污染之間,主要污染物為鉛和汞。水產品質量最好的是洪澤湖,基本未受到重金屬污染。
令人意外的是,陽澄湖近年來水體富營養化問題突出,不過此次檢查水產品質量尚可。魚越大含重金屬越多
“水美魚肥”,本是形容水產品質量優良。然而,專家發現,同一區域內越大的魚,體內重金屬含量越高。雖然從外觀上看這些魚不一定產生明顯病變,但實際已成為飽受污染的“毒魚”,人吃了之后,重金屬也會隨之轉移進人體。
從春秋兩個不同調查季節來看,秋季污染程度普遍高于春季,以太湖為例,春季鯉魚和鯽魚樣品均處于尚清潔級,而秋季則達到了輕污染狀態,其中鯽魚污染指數較春季高出了1.5倍。南通文蛤重污染
調查還對近海漁場和沿岸海水養殖區進行了監測。報告顯示,海產品生物質量略好于淡水。然而南通海域的文蛤達到了重污染級。雜色蛤和大竹蟶受到中度污染;連云港海域的毛蚶則出現鉛超標,達到了中污染級。
從這次調查的整體情況來看,貝類、甲殼類、大型魚類生物體污物質富集效應比較明顯,污染物含量偏高,對于這類水產品,市民最好不要只顧貪鮮,一味多吃。煮沸難除重金屬。
南京農業大學專家介紹,我國規定鎘的限量為0.03~0.2mg/kg,超過限值就可能對人體造成傷害。由于重金屬是通過水和土壤在整個生長過程中逐步滲入食品中的,并不存在于食品表面,所以無法用煮沸或浸泡清洗的方法去除。不過他強調,也不必因此就產生恐慌,因為這些數值都是依據動物實驗得出的安全限值,并不一定超量就一定引起病變。南京市農林局水產處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水產品在進入農貿市場時也要經過幾道關卡,以確保端上市民餐桌時是安全的。
【專家提醒】
市民在選購水產品時最好詳細打聽一下產地,不同地域出產的水產品在安全性上會存在差異。來自嚴重污染水域的水產品,很可能重金屬等有害物質超標;有些太便宜、來歷不明或者有泥土味的水產品,最好不要購買。
鎘:對腎臟有損害,易引起“骨痛病”。
鉛:引起智力低下,反應遲鈍,貧血等。
汞:損害神經系統,引起語言和聽覺障礙。
鉻:易患皮膚潰瘍、皮膚癌和肺癌等。
鋅:會使體內的維生素減少,引起免疫力下降等。
編輯:王宇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