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省財政重點扶持的6處人工魚礁項目2月14日通過了專家論證。隨著漁業資源修復計劃的實施,我省已經建設大型人工魚礁區11處,完成422公頃。今后5年,“海底森林”魚礁建設總規模將達到2000多公頃。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05年9月,我省11處礁區總共投放報廢漁船890艘、石塊145萬立方,累計投資4400多萬元。礁區水產品產量和產值分別由2002年的30噸、180萬元上升到2004年的350噸、2000萬元。
這11處人工魚礁集中在煙臺、威海、日照三個地區的海島、巖礁區。威海西港水產集團2000年開始將原計劃投資建造漁船的資金轉而投向建設人工魚礁,建礁面積達1000畝,礁區平均年產海參50噸,僅此一項年產值500多萬元,基本實現人工魚礁2年見效,3年收回成本的計劃。
在煙臺豆卵島附近投放人工魚礁后,經資源調查監測,礁區單位水體內藻類生物量是未投礁前的3.2倍,海洋底棲生物恢復和生長速度明顯加快,鷹爪蝦、烏賊、短蛸、螃蟹、紫石房蛤的收獲量已成倍增長,魚類也由投礁前的5種增加到28種。
根據調查統計,我省僅財政重點扶持的6處人工魚礁項目承擔單位就計劃在2006年度投資5300萬元用于建礁,預計2005~2010年建礁投資總額將達到3.5億元。
編輯:王宇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