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河蟹育苗的水質管理
在河蟹育苗的過程中,我們經常會發現育苗池的水色有多種多樣,不同育苗池水色也不同,甚至兩個相鄰的育苗池的水色也有差異,同一苗池的不同時期其水色也不斷變化。
有的水色對蟹苗生長有利,有的則有害。我們育苗者必須掌握水色的變化規律,才能確保育苗豐收。
1、水色的概念:水色是指池水在陽光下所呈現出來的顏色。
組成水色的物質,主要包括:浮游生物、懸浮的殘餌、糞便、有機物,組成水色的主要物質為藻類
2、水色的功能:
增加水中的溶氧:在白天可有效的增加水中的溶氧。
穩定水質:能吸收由蟹苗排泄及餌料腐敗所形成的NH3和H2S。同時,這些生物群還能吸附水中的重金屬離子,使其沉淀,因此,水色扮演了極為重要的降解毒害、維持生態平衡的功能。
安定蟹苗:水色能增加混濁度,減少透明度,有利于蟹苗防御敵害魚類和鳥類。
提供豐富餌料:小球藻、硅藻等為蟹苗提供豐富的餌料和營養。
3、水色的種類:浮游植物是產生各種水色的主要原因。
淡綠、翠綠或濃綠色水:綠色水質的池水,為池中含有多量的綠藻所致。常見的浮游類綠藻有小球藻、扁藻、衣藻等。
蟹苗在綠色水域里,體肥鮮嫩,生長也快。綠藻大量繁殖時能吸收水中大量氮肥,凈化水質。因此,這種水色較好。濃綠色水稍差,可用保水利生素或佳得利化水潑灑,把水調為嫩綠色。
茶色水:主要為硅藻的大量繁殖所成的。硅藻是海洋中的"牧草",是許多動物和幼體的優質餌料。如三角褐指藻、中肋骨條藻、圓篩藻、盒形藻、舟形藻等都是河蟹幼體優質餌料。此種水色為育苗的最佳水色。
黑褐色與醬油色:這種水色是育苗池管理失常的標志。如餌料投喂量過多,殘餌增多,導致溶解氧及懸浮性有機物增加,使褐藻、裸藻大量繁殖,形成這種水色。
處理辦法:"池底清+佳得利"化水后潑灑,2-3天即可調節出漂亮的水色。
黃色水:這種水色也是一種常見的并不優良的水色。主要由金黃色鞭毛藻所形成,此種水色能抑制蟹苗的生長,嚴重時會引起蟹苗大量死亡。此時應立刻換水并增加氧氣,同時外用保水利生素化水潑灑,使水質恢復正常。
4、控制和改善水色的主要方法:
換水:水色過濃,水質惡化時,可采取換水的措施。
施肥:水色太淡,水質肥力不夠時,可用綠水1號進行肥水。
殺藻:水質過濃,可施用殺藻劑,處理方法:用水寶化水全池潑灑:對蟹苗安全無害。
改變pH值:升高PH值的藥物有:生石灰、碳酸鈉、小蘇打等;降低PH值的藥物有:白醋、鹽酸、磷酸二氫鉀等。
使用活菌制劑:如EM菌粉、芽孢桿菌、保水利生素、佳得利等,使用這些微生物制劑可有效的保持良好的水質。
二、蟹苗常見病害及防治
1、弧菌病:主要表現為背刺發紅、背刺折斷等
發病原因:水質惡化,弧菌大量繁殖
預防措施:保持良好水質,"保水利生素+佳得利"化水后全池潑灑。
治療:用"百克+普樂"(300立方水體)化水潑灑,連用3-5天。
2、聚縮蟲病:影響蚤狀幼體的脫殼和活動,嚴重的導致蚤狀幼體死亡。
發病特點:經常反復發生、易產生耐藥性。
防治措施:用水寶(300-500立方水體)全池潑灑,連用2天即可。
3、絲狀菌: 絲狀細菌主要附著于幼體的體表,主要危害蟹卵、蚤狀幼體及大眼幼體,由于絲狀菌的重力作用導致蚤狀幼體游泳能力減弱,最后沉底死亡。未發現病理性的損傷或營養性侵害,但其危害是致命性的。。
發病特點:主要表現急性型、流行時間長,絲狀體細菌發生的生態環境因素主要與育苗系統中的有機物濃度、水溫及鹽度有較大的關系。
預防措施:可定期用"綠水1號+保水利生素"于晴天上午化水潑灑,定向培育單胞藻和保持有益菌的優勢種群。另外應適當降低育苗密度,合理投餌,可以有效地降低有機物的含量,減少絲狀菌的營養來源,保證良好的育苗水質。
治療:目前發病后沒有特效方法,特別是絲狀菌往往與其它病害混感,可先換水,然后用水寶(300-500立方水體)全池潑灑,連用2天,可大大降低死亡率。
4、氨氮、亞硝酸鹽超標
發病特點:水色異常,蟹苗大量死亡,化驗水質會發現氨氮或亞硝酸鹽超標。
治療措施:換水1/2,然后全池潑灑硝化1號0.5-1ppm,連用2天即可,發生這種情況時千萬不要使用消毒劑。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病害防治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