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南方漁網報道 一年一度的秋季鮐鲹魚汛已經結束。今年燈圍魚汛開捕以來,總不見鮐鲹魚旺發。捕到5噸、10噸網產算是十分走運,往年那種20噸30噸甚至50噸一網已成了美好的回憶。鮐鲹魚汛期已難以形成的事實嚴峻地擺在了人們的面前。
據了解,今年浙江象山縣12組燈圍漁船6月底開捕,因生產海況不好,早在8月底就偃旗息鼓了。同樣,素有“燈圍之鄉”之稱的舟山普陀275組燈圍船生產效益也不盡人意,差于上年。那么,今年的鮐鲹魚究竟到哪里去了呢?
據有關人士和漁民老大分析,今年氣候、海況基本正常,但燈圍魚汛生產卻不理想,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今年夏熱提前,但海洋表面海水溫度卻比上年偏低1℃左右,不利于鮐鲹魚的生產和形成魚汛。二是柴油高價。為節省生產成本,漁民放棄探尋中心漁場,集中捕撈等行之有效的辦法,而是憑經驗、隨感覺,固守傳統漁場碰運氣。三是違規拖網破壞了漁業資源,影響了今年燈圍汛期的鮐鲹魚資源發生量。
近年來,隨著傳統經濟魚類資源衰退和作業空間縮小,發展燈光圍網成為漁民伏季休漁期調整產業結構、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徑,全國大部分沿海漁區都恢復和發展了燈光圍網作業。于是,當底層魚類資源得以暫短的休養生息時,浮生魚類上層魚就成了人們追逐獵殺的對象,那么鮐鲹 魚也在劫難逃。當海洋漁業資源的利用超出魚類資源的再生量,同樣捕撈船多魚少的矛盾始初露端倪。這一切使鮐鲹魚汛期難以形成。
我國從1995年在東海、黃海和南海三大海區實行伏季休漁制度,成效明顯。為此,象山漁民再次建議延長和提前伏季休漁時間,即將伏季休漁時間提前1個月,從每年5月16日12時至9月16日12時全面伏季休漁。因為,每年9月、10月是國內最佳捕撈期,而每年5月即為低產期和幼魚成長期。延長和提前伏季休漁有利于保護主要經濟魚類繁殖從源頭上保護上層魚幼魚資源,有利于燈圍漁業的可持續發展。同樣,浙江舟山市海洋與漁業局在漁村調研、調查中,漁民也強烈呼吁加大伏季休漁力度。
編輯:鄧潔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