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水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總體水平位居全國前列的大連,將在今年撒開水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網。昨天召開的大連市漁業暨漁業安全工作會議上,市海洋漁業局局長徐志寬說,從3月1日起,海洋漁業部門將每半個月發布一次漁業水域環境質量情況通報,同時,每隔2個月對全市產品質量情況進行一次通報。
大連海鮮又鮮又安全
徐志寬說,水產品質量安全管理一直是漁業行業管理的重要內容。2005年,大連市新建無公害水產品產地126個,面積150萬畝,占海水增養殖面積的60%,海參、扇貝、鮑魚、裙帶菜等國家級無公害產品84個。有132個水產品加工企業推行了HACCP國際質量管理標準,占國內同行業三分之一、遼寧省的88%。
大連市在去年建立了部級水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中心,在國內率先構筑了水產品質量安全監控網。水產品市場準入全面鋪開,源頭及市場銷售的水產品,例行檢測合格率分別達到97%和98%以上,高出全國平均水平3個百分點,出口產品合格率百分之百。水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總體水平在全國位居前列。
使用“禁藥”將被嚴肅處理
徐志寬說,漁藥使用問題將在今年被專項集中治理。從3月份開始,海洋漁業部門集中3個月時間,對育苗、陸地工廠化養殖生產用藥問題進行普查,堅決杜絕使用氯霉素、呋喃唑酮、孔雀石綠等31種禁用漁藥行為。
為推進水產品質量安全建設,今年,市政府擬再建10個無公害水產品生產示范基地。
徐志寬進一步明確了無公害水產品產地建設工作:今年要新增無公害水產品產地30萬畝,產品30個。莊河市、瓦房店市兩個漁業大市的無公害產地面積占總面積比例將在年內力爭提升到50%;金州區、旅順口區、長海縣等地區要對已進入無公害水產品產地的企業進行整頓,進一步落實漁藥、飼料、苗種使用與管理等五項制度。認真執行水產品加工企業來料登記制度和水產品市場準入制度,強化追溯制度,筑起源頭產品質量安全最后一道防線。
安全檢測網“罩”住水產品
為搞好生產過程的監控,把握水產品質量安全管理主動權,今年,市海洋漁業局計劃抽檢海參、對蝦、扇貝等源頭產品200個,市場例行抽檢樣品4批次150個,養殖水域環境水樣100個。
同時,大連市將以市水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中心為主體,30個無公害生產示范基地為依托,建立大連水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網,從3月1日起,每半個月發布一次漁業水域環境質量情況通報,2個月通報一次產品質量情況。
編輯:王宇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