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在漁業生產實踐中,經常可以見到不少養殖水面,漂浮著一層厚厚的綠色粘膜,這是由于浮游植物繁殖過盛,其死亡后尸骸漂浮于水面而形成,俗稱“水華”。長期以來,我國漁業水質管理中,對養殖水體中出現“水華”的現象,缺乏正確的認識和客觀的評價。這里不準備進行全面分析討論,但有必要進行簡潔澄清。否則,以訛傳訛,貽害無窮。據筆者多年的研究試驗,魚池中有少量“水華”,不僅對魚類無害,還可提高生長速度。這是因為出現“水華”的魚池,水中營養鹽類含量豐富,浮游植物生長旺盛,溶氧和魚類的食料充足。但事物總是一分為二的。當“水華”數量過多,覆蓋魚池1/3或大半水面時,阻隔了太陽光進入水體,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受到抑制,水中溶氧減少,加上“水華”腐爛分解消耗氧氣,惡化水質,對魚類造成較大危害。
1養殖水體中出現水華的主要原因
1.1養殖品種放養不合理
在施肥量較高和有生活污水排入的魚池,水中氮、磷營養元素含量較高,能促進浮游植物快速增殖,特別是魚腥藻、銅綠微囊藻、螺旋藻、顫藻等藍藻大量繁殖。若此時能攝食這些藻類的花、白鰱和羅非魚數量較少,大量藻類得不到利用,在水中自然老化而死亡。而很多學者把“水華”形成的原因歸結為水體富營養化所致,這是值得商榷的。的確,當水中含氮量在2 mg/L以上、含磷量在0.1 mg/L以上時,發生“水華”的頻率增大。然而,在高產養殖水體中,其氮、磷含量遠遠超過這一指標,但不出現水華,其根本原因就是浮游植物能夠被魚類攝食利用。所以,我們認為養殖品種放養不合理是養殖水體產生“水華”的主要原因。
1.2水溫和季節的影響
當水溫16 ℃以上時,就可出現“水華”。在水溫25 ℃以上出現“水華”的頻率增多,特別是盛夏季節,是魚池發生“水華”的高峰期;在水溫15 ℃以下的早春和秋末則較少出現;冬季一般不出現“水華”。
1.3施肥不當
一般是前期施肥量過高,浮游植物大量繁殖,后期缺肥或追肥不及時,浮游植物細胞隨即衰萎而死亡,這些死亡后的浮游植物漂浮于水面,從而形成水華。這種現象主要發生在一些大、中型養殖水面。
2目前存在的理論誤區及不適宜的處理方法
2.1理論誤區
現在對養殖水體出現“水華”的理論誤區表現在以下方面:其一,水華(水華的主要成份是藍藻)不宜作為餌料。國內外都有資料報道,認為藍藻體內含有一種抗胰蛋白酶的物質,魚類和其它水生動物攝食后不僅難以消化,還產生毒副作用,藍藻的餌料價值不高;其二,藍藻對魚類和水產養殖生物有毒害作用。近年來有些資料報導,藍藻在生長過程中分泌一種藻毒素,對魚類生理代謝產生有害影響,嚴重時引發魚病,甚至引起死魚;其三,對水質危害較大。很多資料報道,藍藻死亡后其尸骸在分解過程中,產生羥胺、硫化氫等有害物質,不僅引起大量死魚,當牛、羊飲了此水后,也會中毒死亡。
2.2不適宜的處理方法
在上述理論的誤導下,很多漁戶發現魚池中出現水華時,就采取以下幾種不適宜的方法清除水華,給生產造成了不必要的損失。具體分析如下:
2.2.1用硫酸銅等重金屬鹽類進行殺滅 硫酸銅殺滅水華的原理主要是銅離子與藻類的體蛋白質結合,生成蛋白鹽使其變性失去活性而死亡;其次是銅離子與藻類某些酶的活性基團結合,阻礙其正常生理代謝,達到控制藻類繁殖的目的。由于硫酸銅是一種重金屬鹽類,使用后不可避免地產生毒副作用。首先是破壞水質環境,硫酸銅在水中溶解后所產生的硫酸根離子,在缺氧條件下還原成硫化物和硫化氫兩種有毒物質,對魚類產生強烈毒害作用,引起中毒和缺氧死魚。其次是產生慢性中毒癥狀,影響正常生長。硫酸銅的銅離子通過滲透作用進入魚體,破壞造血組織和損害肝胰臟細胞,還引起魚的腎細管擴張及組織細胞壞死,降低腸道消化酶活性,抑制了魚類正常生長發育。漁民在實踐中發現,凡是使用過硫酸銅的魚池,魚類生長緩慢,畸形增多,其原因就在于此。另外,還可誘發其它魚病。一方面是因為使用硫酸銅后降低了魚體抗病力,導致病原體趁虛而入,尤其是增大了細菌性魚病的感染機率;另一方面可直接引發小瓜蟲等某些寄生蟲病。試驗表明,用硫酸銅清除水華不僅毒副作用大,而且效果也不理想,是一種治標不治本的方法,在使用初期時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一周后或稍長時間又發生新的“水華”。若是再次使用硫酸銅,水體污染加重,產生的危害將更大。
2.2.2用草木灰或生石灰殺滅“水華” 草木灰和生石灰都是堿性較強的物質,它們殺滅“水華”并非是從源頭上抑制其生長,而是通過本身所具有的堿性加速水華的腐爛,從表面上看“水華”在短期內是消失了。然而,因草木灰和生石灰中含有鉀、鈣等營養元素,特別是鈣元素有提高藻類葉綠素光合作用的功能,加之死亡后的藻類體內所含氮、磷釋放于水中,又促進藻類大量繁殖,形成新的“水華”,而且數量會更多。我們在實踐中發現,在水溫25 ℃以上時,施用草木灰或生石灰后2~3天,浮游植物大量繁殖,使魚池中的“水華”形成惡性循環。
2.2.3采取大量換水或停止施肥的方式,遏制水華的形成 雖然這兩種方法能有效地控制“水華”形成,但造成資源浪費和養殖產量大幅度下降,產生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3適宜的處理方法
特別提醒漁民朋友們,切忌采取上述得不償失的方式消除“水華”。當魚池出現大量“水華”時,可采取以下方法進行消除。
3.1及時打撈
近年來的研究表明,“水華”同其它藻類一樣,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其蛋白質平均含量為43%,并具有全部的必需氨基酸;脂肪平均含量為11%,主要組成是不飽和脂肪酸;糖類平均含量為6.3%,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是魚苗、魚種和成魚的優良食料。據筆者多年試驗,撈取“水華”投喂羅非魚種和白鰱夏花魚種,均可獲得較高成活率和增重率。在魚池下風處,將水華撈起投放到其它魚池中,作為飼料供魚類攝食,使資源得到合理利用,達到化害為利的目的。
3.2補放魚種
生產實踐中經常出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很多高產養殖水體,水中氮、磷營養元素含量非常豐富而不出現“水華”。即使有少量水華出現,也很快自行消失。這是因為水中攝食浮游植物的魚類較多,當水華出現時很快被魚類作為食物而吃掉。我們經過多年試驗,在經常出現“水華”的魚池,每畝水面補放體重300 g左右的白鰱魚種80~120尾;如果水質較肥,“水華”數量較大,白鰱魚種的數量可增加到150~180尾。這樣方法既有效地防止了水華的產生,又增加了產量。
3.3均勻施肥
放養密度較高的魚池,施肥的間隔期不宜過長,一般以2~3天為宜,高溫期最好是堅持每天施肥,做到少量多次,始終保持水體透明度在20~25 cm之間,這樣既可避免水華的出現,又能滿足濾食性魚類的攝食需要,有利于提高養殖經濟效益。
編輯:王宇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