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漠斑牙鲆分布于北卡州到佛羅里達州北部的大西洋沿岸以及佛羅里達州南部海灣直到德克薩斯州南部海峽沿岸;漠斑牙鲆在佛羅里達州的自然分布有兩個種群,其分布在36%。的鹽水、半咸水及淡水水域,屬于廣鹽種類。1995年美國開始進行養殖方面的研究,并取得成功。我國于2002年引進親魚,2003年進行繁育成功。
為了進行漠斑牙鲆全人工育苗,我們于2004年3月從青島引進600多尾漠斑牙鲆魚苗進行室內試養。 2005年有200多尾魚養成成魚,作為親魚培養。在親魚培養過程中發生了幾次較為嚴重的病害,主要是腹脹病、出血病和缺鰓蓋病。通過對這些病害的防治實踐,總結經驗如下。
一、病癥觀察與防治方法
1.腹脹病
魚腹部脹起,嚴重時有紅色外拖腸段,解剖發現體腔內充滿黃綠色液體。病癥嚴重的魚不會進食。觀察發現這種病與水體溫度關系密切。采用高濃度lO-20ppm抗菌素長時間浸泡對初期病魚有治療效果,用大蒜頭 50ppm也有效果,同時在飼料中添加抗菌素lppm。這些治療方法對病癥嚴重的魚不起治療作用。因此,病癥嚴重的魚要及時撈出隔離或放棄。
2.出-血病
在水溫達到26—27℃時,有的魚體表出現血點,腹面出血較為明顯。發病期間魚不太活動,幾乎不進食。這種病與水體環境密切相關,如果不加以控制,可導致全軍覆滅。全池加抗菌素3—5ppm和硫酸酮2ppm、硫酸亞鐵0.3ppm連續用藥一星期。同時,將病魚撈起,在出血部位用酒精消毒后涂上紅霉素藥膏,連續三天每天一次。如果沒有治愈,可每天一次連續用藥直至全愈。
3.缺鰓蓋病
病魚的鰓蓋后緣逐漸缺陷不能閉合而露出鰓,同時隨著病情的發展,后期病魚不再進食。這種病有傳染性,一旦發現有鰓蓋缺陷,只能將其隔離或放棄。在發現病情后,采用硫酸酮5ppm、硫酸亞鐵2ppm和大蒜頭50ppm、抗菌素5ppm連續一星期預防。初期病魚連續用藥可至全愈。
二、分析與討論
在水溫上升到25℃時開始發生病害。一方面水溫不是漠斑牙鲆生活的最適溫度,另一方面水體中的病原生物大量滋生。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最終導致疾病的發生。海區水溫降到20℃以后,親魚未發生過病害,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漠斑牙鲆的病害主要是由于水環境污染惡化而引發的。
有人認為缺鰓蓋病是由某種元素缺乏引起的。但在我們的試養過程中做過試驗:如果將病魚與正常魚一起混養,則該池病魚數量劇增。在將所有病魚撈出后,該池就沒有再發生過此病。在養成過程中有一尾魚得過出血病全愈,后來被感染了鰓蓋病。
為了預防病害的發生,在親魚培養期經常使用安全環保的抗菌素,其中以大蒜頭最佳。同時,為了提高魚的抗病力,應投喂新鮮小魚蝦,以活餌為佳。如果有病害發生,建議將病魚隔離治療,當然最好還是放棄。在藥物使用中特別要注意不能使用對性腺成熟或對精卵有毒害作用的藥物,銅離子可能對精子有毒害作用,因此在親角。性腺發育階段不能用硫酸銅。
2005年200多尾親魚最終有100多尾進入促熟培育階段,并有親魚達到性成熟,產卵。
對于漠斑牙鲆的病害防治我們只是作了簡單的總結,建議病害研究專家對這些病害作深入細致的研究。
編輯:王宇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