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南方漁網報道 韓國“綠色壁壘”擋住寧波4億元水產品銷路。
“如果天再冷下去,這些魚恐怕就不行了!”昨天,在奉化市松岙鎮的一個網箱養殖場邊,老余頂著冷冷的北風站著,盯著眼前的近千只網箱,不停地嘆息!斑@里一共有10多噸左右的鱸魚,目前還沒有找到銷路。”
在寧波,像老余一樣“為魚發愁”的養殖戶有千余戶,他們手頭積壓在網箱里的鱸魚、紅魚近一萬噸。按計劃,這些魚原本都要銷往韓國市場。而這一切,都是因為一種叫甲魚孔雀石綠的魚藥引起的。
價值4億元的魚“滯銷”
來自寧波市海洋與漁業局的資料,寧波共有鱸魚、美國紅魚養殖網箱3.5萬余只,主要分布在象山、奉化、寧海等地,共養殖1公斤—2公斤成品魚規格鱸魚、美國紅魚近萬噸。
鱸魚、美國紅魚原本都是出口韓國的,但如今卻“游”不出去了。在奉化,為鱸魚的銷路而愁眉緊鎖的養殖戶共有140多戶,手頭積壓在網箱里的鱸魚達2200噸。同樣,象山縣更是有鱸魚養殖戶550余家,共養殖鱸魚278.4萬尾。
“它們可都是暢銷貨!”據寧波市海洋與漁業局一位負責人介紹,今年鱸魚、美國紅魚在韓國市場價格一度飆升至60元/公斤,如按原計劃順利出口的話,這批成品魚的出口價值應該超過4億元。
禍起蕭墻水產品滯銷
供不應求的鱸魚成了“滯銷品”,這都是源于去年國內的一場“孔雀石綠”風波。當時國內某些地方發現甲魚養殖場孔雀石綠嚴重超標,韓國從當年8月開始采取緊急措施,凡是從中國進口的甲魚、鱸魚等水產品,一旦發現孔雀石綠殘留超過5.0ppb的,就一律不得進口。
緊接著,寧波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出臺了新的出口監管措施,規定網箱養殖單位必須獲得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的認證注冊。
但寧波的漁民紛紛表示,由于整個認證注冊工作環節多、要求提供的資料多、檢測費高,且完成認證注冊工作需花費較長時間,不僅養殖戶一家一戶辦理有一定難度,即使能夠順利地辦妥認證注冊,也需近兩個月時間才能完成。
接二連三的“綠色壁壘”
目前,寧波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正與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溝通、協商,希望讓活魚出口的注冊程序有所簡化。同時,漁業部門要求及時對成品魚分類,將存在質量問題的產品從養殖場清理出去;同時,要求養殖場采取嚴格措施規范苗種采購、餌料和漁藥的使用,確保養殖產品不存在違禁藥物殘留。
其實,寧波的水產品已經不是第一次遭遇“綠色壁壘”了。早在2002年初,歐盟認為我國水產品的氯霉素含量超標,停止對部分產品的進口。當年寧波水產品出口8127萬美元,比2001年下降28.5%。
2004年,日本對中國鰻魚產品再設綠色壁壘,寧波水產品全年出口額也僅有8900萬美元。
對此,寧波海洋與漁業局的有關專家介紹稱,養殖戶們應積極調整養殖結構,大力推廣綠色無公害養殖技術,出口企業要重視出口商品環保、衛生等方面的質量檢疫要求。
編輯:鄧潔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