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wǎng)報道江蘺經過3-5個月的養(yǎng)成,藻體長到1米左右,即可進行收刈,我國收獲江蘺的季節(jié)各地不同。廣東一般在3月份就開始收獲,最遲不超過5月中旬。福建要推遲1個月,即6月至7月初,而北方地區(qū)要到7月份才開始收獲。
目前收獲江蘺主要靠手工操作。在干潮后用手直接從巖石或附著器上采摘。筏式栽培的江蘺,可將苗繩直接從臺架上解下,再從繩上采摘下來曬干,或連同苗繩一起掛在竹架上曬干。
江蘺采上后,要立即進行加工。先將新鮮江蘺用淡水沖洗干凈,撿去貝殼、雜藻,曝曬1天,再洗再曬,如是重復2-3次,便成結白質硬的干品。在廣東海豐一帶,第一次不用淡水沖洗,而是直接曬干,堆集1個月后,再用淡水洗曬1-2次,便可達到漂白作用。通常100千克鮮藻,可曬12-15千克干品。一般鮮干比為10:1。據(jù)分析,江蘺干品的含膠量達25%-30%。
加工工藝流程如下:干江蘺堿處理,濃度36°-38°,浸泡1-2天,或加溫到70℃左右,浸泡15小時,水洗,用PH值為7的淡水沖洗;漂白,用次氯酸鈉或亞硫酸鈉;水洗,要求不含氯離子的井水較好;水煮,加20-30倍水煮沸5小時;過濾,裝入帆布袋內壓榨,濾液凝固;用壓干機將其壓干,再粉碎,成品裝袋入庫。
江蘺和石花菜是提取瓊脂的重要原料,由于具有形成透明半固體狀凝膠的獨特性能,多年來被廣泛用于食品、醫(yī)藥、生化和科研等方面。
目前,我國沿海各地,尤其是在廣東地區(qū),江蘺已被大量用作制造瓊脂的原料和江蘺糕等食品,深受消費者歡迎。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shù)據(jù)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