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摘要硬殼蛤廣泛分布于北美洲東海岸,是美國大西洋沿岸各州的重要經濟雙殼類。該種對溫度和鹽度適應性較廣,適應多種底質生活。2000年,由美國引入大連,本文結合引入后對其人工育苗和養殖的初步研究,綜述了硬殼蛤的生長、繁殖、幼體發育和生態習性等養殖生物學特性和硬殼蛤浮游幼體培養、中間育成及養殖技術等,為硬殼蛤在我國開展增養殖提供參考。
硬殼蛤(Mercenaria mercenaria Linnaeus,1758)又稱小圓蛤、北方簾蛤或美洲簾蛤。原分布于美國東海岸,是美國大西洋沿岸淺海和灘涂主要的經濟雙殼貝類之一,營養和經濟價值較高,貝殼又可作為高級工藝品、裝飾品的原料,由其提取的蛤素能夠抑制腫瘤生長。硬殼蛤的價格較高,去殼以后幾乎同鮑的價格相當。在美國新英格蘭和中大西洋各州、紐約、新澤西和弗吉尼亞等地硬殼蛤是最重要的經濟貝類之一。1995年美國東北地區各州的總產值3740萬美元。1998年的總產值是4177.5萬美元。美國對硬殼蛤養殖比較重視,分布地各州都有各自的增養殖計劃。我國沿海灘涂可養面積廣闊,沿海養蝦池塘眾多,如開展硬殼蛤的灘涂增養殖或與對蝦的混養,對于有效利用我國灘涂資源,改善對蝦養殖池的生態條件,提高池塘養殖效益,降低養殖風險,增加出口創匯,解決勞動力就業等具有重要的意義。
1硬殼蛤的生物學
1.1分類
動物界
軟體動物門(Mollusca)
瓣鰓綱(Lamellibranchia)
收稿日期:2002—06—02
簾蛤目(Veneroida)
簾蛤科(Veneridae)
學名:Mercenaria mefcenaria(Linnaeus,1758)俗名:北簾蛤(north quahog)、硬殼蛤(hard clam、hardclam、hard shell clam)、小蛤蜊(cherrystone)、小圓蛤(cherrystone)、小簾蛤(littieneck).
1.2分布及習性
廣泛分布于美國東海岸,美國的西海岸也有少量人工移植形成的種群。在美洲分布的最北限是加拿大的St.Lawrence灣。英國和法國的大西洋海岸也有少量的分布。最重要的是新英格蘭和佛羅里達。
硬殼蛤在含有貝殼的軟質底最多,在沙質洼地、沙泥洼地和泥底也有分布。Peterson等的一項研究表明,在北卡羅來納州大葉藻區,1—2齡的硬殼蛤的密度(9個/m2)要比附近沙洼地平均的密度(1,6個/m2)高得多,并且在大葉藻分布區的硬殼蛤平均要比沙地的大。硬殼蛤壽命可達40年,生長在15年就基本停止。
1.3對溫度和鹽度耐受性
研究發現最佳生長溫度在20℃左右,高于31℃或低于9℃時生長停止。在4℃時硬殼蛤就會進入類似冬眠的狀態。但溫度降到0℃也能存活。引入大連后的試驗表明,硬殼蛤稚貝可以較長時間耐受—3℃的低溫,在大連北部莊河石城海區潮間帶底播的稚貝也能夠越冬。硬殼蛤的幼蟲生長最快溫度在25—30℃之間,幼蟲發育的最低溫度是12.5℃。硬殼蛤對鹽度的耐受力隨年齡的增加而增加,但同溫度成反比關系,當鹽度低而溫度高時存活率會顯著降低。卵子正常發育的鹽度范圍是20—32.5。超過35時只有1%的受精卵發育到幼蟲階段,低于17.5時卵不發育。溫度在22.5—36.5℃,鹽度在21—30時,幼蟲的生長速度最快;低于15時生長停止,死亡率高。同胚胎相比,浮游幼蟲后期對溫度變化的耐受力下降,而對低鹽度的耐受力則上升。殼頂幼蟲時期,鹽度大于20才能發育到幼貝階段。稚貝(1.8—3.6mm)當鹽度長時間低于15時,將發生死亡。年齡較大的硬殼蛤對低鹽度的忍受力更強一些,但鹽度低于20生長較慢。由于成熟的硬殼蛤可以關閉貝殼,所以可以忍受較長時間的低鹽。成體在鹽度10時持續4—5周可以存活,并且可以平衡體內外的滲透壓。但是長時間處于低鹽度環境不利于生長和繁殖。胚胎正常發育的最低溶氧是0.5mg/L;0.2mg/L時,100%死亡;在0.34mg/L時,只能發育到擔輪幼蟲,不能形成貝殼。在2.4mg/L時幼蟲生長緩慢,適合的溶氧范圍是4.2mS/L以上。
1.4生長
生長速度因地理和季節不同而有所變化。在北部地區生長只發生在夏季水溫接近20℃時,這是該種的最適溫度。在冬季當水溫降到5—6℃以下時,生長完全停止。例如在北卡羅萊納州和喬治亞州硬殼蛤在春季和秋季生長快速,冬季幾個月生長變慢,夏季生長最慢。在佛羅里達硬殼蛤生長速度比在北部的快3倍。水溫是生長的限制因子,但其它因子(如食物的密度)也影響生長速度。研究顯示高密度養殖的硬殼蛤(3875個/m2)達到相同的規格要比在適中密度(323個/m2)養的蛤所用的時間長。
硬殼蛤的生長受海水運動和藻類營養的影響。生長的理想條件是溫和潮流加上適當的藻類密度并伴隨有4mg幾的溶氧。
不論是自然界的還是人工養殖的硬殼蛤,其生長速度的差異都受基因型或遺傳學的影響。在最快生長速度下,經24—36個月硬殼蛤可以達到商品規格。在10—16個月時決速生長的個體可比生長慢的個體大1倍。在任何硬殼蛤種群中大約有10%是來自于生長最快的親本,因此對生長快的個體進行選擇會取得明顯的經濟效益。顯而易見,在育苗過程中除去生長慢的個體會使生產成本大幅下降。
1.5繁殖與幼體發育
許多硬殼蛤在近1齡時就可以進行繁殖,在整個生命周期內重復繁殖,并且沒有觀察到有衰退現象。硬殼蛤是雌雄同體,一般雄性生殖腺先熟。98%的幼蛤一開始就是雄性。但是隨著年齡和規格的增加,性比會發生變化。第3年時接近一半的雄性會變成雌性。水溫在22—23℃時硬殼蛤產卵的頻率最高。但在印第安瀉湖產卵一般發生在秋季當水溫下降到23℃以下時。
硬殼蛤卵子直徑在70—90um之間,包有一層膠質的卵膜。經12小時,受精卵便可發育到擔輪幼蟲。殼在26—30小時內形成。再經過8—12小時發育到面盤幼蟲階段。面盤幼蟲期大約12天。幼蟲附著時殼長200-210um,稱為具足面盤幼蟲。附著過程中面盤消失成為稚培育方式。淺海中間培養尚處于探索階段。
3養成
人們對硬殼蛤養成的方法進行過各種各樣的嘗試,如水箱養成、跑道形水池養成、池塘養成等,但都不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或者用水太多、餌料培養費用過高等導致的養殖成本過高,或者是因為硬殼蛤生理生態條件不能滿足而導致生長緩慢。最好的養成方法就是灘涂養殖,這也是一種普遍適用的方法。灘涂養殖要做好2點:一是選擇合適底質,二是投播大小合適的苗種。苗種的規格要足夠大(>8mm),使較小的敵害不能捕食,并要用一些保護設施防止大敵害的入侵。灘涂養殖管理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能夠對苗種及時觀察。一般當硬殼蛤的殼長達50cm或殼寬達22cm的比例達70%就可以收獲。收獲的方法多種多樣。常用的方法是使用各種類型的耙子人工收獲。機械收獲的方法也有多種,但都是用水流沖擊含有硬殼蛤的沙子,將沙子
沖掉后就可收獲硬殼蛤。收獲選擇在低潮時,這樣操作比較方便。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