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一、人工育苗
1、親貝(馬氏珠母貝)的選擇和培育
(1)選擇2齡半至4齡、貝體健壯厚度大、形態端正、生長旺盛、貝殼完整、貝殼珍珠層為銀白色、無病蟲害和性腺豐滿的成貝。
(2)在秋季選出第二年需要的親貝,雌雄分開疏養深吊,至初春進行淺吊育肥,提倡進行室內人工加溫育肥,爭取早育苗、早下海。
(3)雌雄親貝應分別選取不同地域、不同海區的遠緣貝,避免近親繁殖造成種質退化。有計劃地從小貝開始選擇生長快、個體大、貝體厚,沒有病害的貝培育為親貝。
2、誘導催產和人工授精。
(1)人工誘導催產所獲得的精卵成熟度高,培育的后代強健,且不需要殺死親貝,應盡量用人工誘導法排精產卵。人工誘導法可用溫度刺激、露空干燥、光照和溫度結合(如太陽曬)、電流刺激、改變海水比重、改變海水pH值、氨水刺激、氨水注射、生殖細胞刺激等。 目前常用陰干變溫結合氨海水刺激法,做法是:把親貝陰干2-3小時,在海水中加氨水,使其成為0.05-0.07‰的氨海水,用加熱海水調節溫度,讓親貝置于29-30℃水溫下浸泡20-30分鐘,然后換入常溫海水。
(2)若用人工誘導法不能達到目的,則采用解剖法進行人工授精。將選好的親貝,洗凈后剖開,去掉右殼,剪去足絲、外套膜及鰓,使其生殖腺裸露,用消毒脫脂棉擦去體液和海水,再用細長的吸管吸取精卵,將精子、卵子分別抽取置于裝有過濾海水的燒杯中。授精前先在授精缸或水族箱中裝好過濾海水,并配好濃度為0.01-0.07‰的氨海水,然后將卵子經篩絹過濾倒入受精缸,過5-6分鐘后再倒入經篩絹過濾的精液,充分攪拌讓其受精,雌雄貝之比為3:1。受精的適宜水溫為26-30℃,相對密度為1.0175-1.0240。授精和胚胎發育過程應避免陽光直接照射,受精后要換水2-3次,第一次換水時盡量把氨海水和多余的精子排除干凈。
(3)幼蟲暫養的密度要根據氣溫和水溫而定,控制在50-60個/ml以內。
3、日常管理
(1)培養密度:下池前,培苗池預先放好1/3左右的過濾海水,然后再把幼蟲移入,密度以D形幼蟲2-4個/ml為宜。
(2)加水和換水:3天內每天加適量新鮮過濾海水,第3天加滿。第4天開始換水,換水量D形期為1/3,隨著個體長大逐漸增加到1/2-2/3。每天加水前測定海水相對密度和溫度、相對密度不得低于1.0180加入的水溫溫差不超過2℃。
(3)投餌:每天上午換水后及下午3-4時各投一次。在D形幼體階段投餌要少而精。投餌量見表1:
表1、馬氏珠母貝幼蟲不同發育階段每天投餌量
發育階段亞心形扁藻(個細胞/ml)湛江等鞭藻(個胞/ml) 干酵母(ppm)
D形期 300-500 200-500 0.04-0.10
殼頂初期 500-1000 600-1000 0.10-0.15
殼頂中期 1000-1500 600-1000 0.15-0.20
殼頂后期 1500-2000 600-1000 0.20-0.15
附著和幼苗 2000-3000 1000-3000 不投
幼苗至收苗 3000-4000 — 不投-
(4)充氣:用空氣壓縮機連續充氣。
(5)其它管理工作:每天要檢查觀察幼蟲的活動、攝食及生長發育情況,作好記錄,保持水質良好,防除病敵害。
4、附著器的選擇和投放:附著器最好使用顏色較深的塑料板,如黑色或紅色的,附著器需在過濾海水中浸泡一星期,然后用百萬分之五漂白粉或高錳酸鉀消毒,方能使用。當20%左右的幼蟲出現色素點時即開始投放附著器。每立方水體投100-150片、在3-4天內分2-3批投完。
5、收苗:貝苗附著后20-30天,個體2mm-3mm達到商品規格才可收苗。要求收苗當天即分籠下海養殖。
二、珍珠貝的管養
珍珠貝的管養是珍珠養殖生產的重要環節,它關系到插核貝的數量、質量和珍珠的產量、質量。
1、場地選擇:選擇防風條件好、潮流暢通、浮游生物豐富的海灣中部或風浪不大的灣口;被利用的養殖水層,冬季水溫不低于12℃,夏季水溫不高于31℃,海灣中最好有適量淡水注入,但雨季海水比重不低于1.0150;竹筏養殖的最低潮時水深5m,浮子延繩筏養殖的最低潮時水深7m,固定垂下式養殖的最低潮時水深2m;底質為沙或沙泥;敵害生物少;沒有工廠或城市污水的不良影響。
2、各類珍珠貝的管養
(1)貝苗(殼長3cm以下):這是母貝養殖的一個重要階段,管理上要做到勤檢查、勤防除敵害,勤清洗貝苗及籠具,適時疏養換籠。貝苗大小懸殊時,要做到大小分養,最好采用浮筏式養殖。
(2)中小貝(殼長3.1-6.9cm):做好疏養換籠工作,清除附著物促進生長,力爭在短時期內養成大貝。
(3)大貝(殼長7cm以上):這是珍珠貝養殖又一重要階段,它決定著提供插核大貝的數量及質量,一定要選擇水流暢通、餌料豐富,能防風、防寒、防熱、防淡、防蟲害等條件較好的場地,利用合適水層進行管養。
(4)休養貝:休養的目的是讓施術貝恢復健康,防止施術貝的死亡,通過休養,使珠核在移植小片形成珍珠囊之前不發生或少發生位置移動,以防止脫核和素珠、畸形珠的發生。休養期為20天-25天。休養場地要求風平浪靜、水流暢通,水溫和海水密度變化較小,水深(最低潮時)在3m以上,底質較硬,水溫相對較低,最好采用浮筏式養殖。休養籠用雙圈網籠,籠底套網布,吊養在2.5m以下水層,放養密度比同類型貝稍為增加。
(5)育珠貝:是珍珠養殖成敗最后階段,要選擇最好海區場地,加強育珠貝的健康管理和抓好珍珠的品質管理,掌握最適宜養殖水層,勤清理附著物、污泥,操作時,動作要輕快。露空對間要短,不得拿上陸地清貝。
三、術前處理
術前處理的目的是使手術貝在生理上得到抑制同時避免由于生殖腺飽滿造成植核效果差,經過術前處理的手術貝植核后死亡率較低且珍珠質量較好。
1、抑制性腺發育的方法 此法應在施術前的上年冬季繁殖期過后經一段時間恢復,再進行處理。常用網籠處理法:處理貝用的是30目聚乙烯網布袋,網目2mm,網袋長100cm,寬
50cm。用網布袋套住貝籠,每袋套2籠貝,每籠裝40個貝,用膠絲繩扎緊網布袋口,吊養于浮筏下深1-2m水層。
2、促進性腺成熟提前排放精卵的方法與抑制法相反,是采用促進性腺成熟提前排放精卵來取得施術貝。常用變層法:春季水溫回升到17℃后,將疏養的母貝吊養在水溫較高的1.5m水層,能促進生殖腺的成熟,到水溫22-24℃后,清貝后放入網目較小的網籠中,吊養在5m水層,使其處于靜止狀態。在晴天施術前,改換在1m水層,不久即排放精卵,次日又將其降到5m深處經5-7天,在氣候海況適宜對,再進行第二次淺吊催產,這時約有60-80%可供施術,暫時用不上的,可存放在5m以下水深處,以防生殖腺再度發育,到使用前一天提上2m水層進行催產。除了變層法,還有池水催產法、地播法、日曬法、電刺激
法。
3、貝的休整 貝經過處理后,貝的生理狀態和生殖腺已基本上達到要求,但貝體非常衰弱,還要經過一個休整期。休整期一般為一個星期左右。休整時應視貝的具體情況采取不同的措施,讓貝體得到適當恢復。
四、插核
插核是珍珠養殖生產一個重要環節,它直接關系到珍珠的產量和質量。插核時間應在每年3月水溫升到18℃以上時進行。在插核過程中,如水溫超過31℃,海水密度低于1.0150時應暫停作業。
1、排貝、栓口:排貝前2-3周要清除附著物,排貝時先洗去浮泥。排貝時間一般為2-4小時,排貝時間不足,不能強迫開口栓貝。用流水密排等方法時要注意縮短時間。栓口要做到既能看清核位,方便操作,又不損壞閉殼肌。
2、手術貝和小片貝的選擇:手術貝以2-3齡為宜,殼長在7cm以上。小片貝以2-3齡為宜,殼長7cm以上,貝殼內面珍珠層為虹彩色或銀白色,外套膜厚薄適中,邊緣色素和白斑不多,貝體健壯。
3、小片的制備:小片制備的程序是:取片-平鋪于濕紗布上-抹片-切成長條形-在PvP(或其它藥品)和紅汞混合液中浸泡3分鐘+切成正方形,過濾海水養片-使用
4、插核
(1)切口位置:貝體右側刀口應在足的基部(即黑白交界處)。貝體左側(插下足核位時)刀口應在距足基部1mm處,刀口呈弧形,寬度略小于珠核直徑,刀口要薄,注意不要割傷足絲腺,手術時,刀口部位要注意清潔衛生。
(2)通道的寬度略小于珠核直徑,深度不得超過核位。
(3)核位:有左袋、右袋、下足。
(4)送片時十片針要刺在小片前端1/3處。小片的外側面(正面)一定要全部緊貼在珠核上,小片應粘在珠核后方腸道或縮足肌相對的一側。
(5)送核:當珠核進入刀口之后,用小號送核器將珠核送到核位。
(6)植核量按貝的大小和珠核規格而定、一般8-1Omm珠核每個貝插1粒,8mm以下珠核可插2粒。
五、施術貝的休養和珍珠的采收
珍珠貝在植核時受到較大的創傷,如果處理不當,會造成死亡。因此,手術后需要十幾天至一個月時間的休養,以利施術貝傷口愈合,恢復正常生理活動。珍珠收獲前,先對育珠貝抽樣檢查。如果測定珍珠層厚度達到標準,即可開貝收珠。(摘自魚業科技產業)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