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近年來,對牡蠣筏式育肥的研究獲得成功,并已推廣應用于生產。牡蠣筏式育肥法,首先在海上上設置浮筏和編制好育肥網籠,然后將3齡以上(脫離固著基后)的牡蠣殼頂向上,殼緣趄上裝入網籠里,垂吊于浮筏下1米左右的水層中。每筏吊掛牡蠣520籠(約5500公斤)。每籠裝牡蠣30個左右。
浮筏:用65條苗竹和10#鍍鋅(鉛水)鐵線札制成長12米、寬7米、面積84平方米的長方形竹筏。用100磅的四股膠絲繩將16個長1.10米、Ф0.75米、 浮力390公斤的圓筒形泡沫聚乙烯浮筒或20個長0.95米、Ф0.55米、浮力220公斤的塑桶或鐵皮大油桶捆札固定于竹筏下。用1000×3、Ф5厘米左右的膠絲繩或力士纜和125公斤重的大葉鐵錨將浮筏兩頭固定在海上。
用舊力士網片和8#鉛水鐵線做成Ф32厘米,高13厘米左右的雙圈網籠。籠底與四周的網目大小以穿不過育肥的牡蠣為原則。用30×3和120×3的力士繩作籠耳和吊繩。
牡蠣筏式育肥法,在短期內能使育肥牡蠣達到促肥的效果。育肥時間1-3個月,牡蠣鮮肉率(除水鮮肉重/帶殼全重×100%)一般由育肥前的5-9%增加至8-15%。筏式育肥的牡蠣比傳統的“地播式”育肥的牡蠣其鮮肉率有明顯的差異。如在珠江口的沙井牡蠣育肥場。筏式育肥時間45天,牡蠣鮮肉率由育肥前的7.37%增加至13.20%。而地播育肥時間長達90天,鮮肉率僅為11.52%。在深圳灣蛇口牡蠣養成場,筏式育肥49-51天,鮮肉率由原來的7.94-8.90%增加至10.92-13.84%。而同時地播育肥的只有9.03-9.36%。筏式吊養育肥的牡蠣,一般經兩個月左右(鮮肉率為10.0%左右),其肉質部肥滿度達到商品規格,即可進行收獲。縮合多年(一年多批次)試驗,生產收獲結果,批次產量,產值:平均每籠產鮮肉0.89-1.06公斤,臺產鮮肉381.7-550.4公斤,臺產值5850.00-8343.50元,扣除批次生產成本4101.81-4779.81元,臺純贏利為2098.99-3563.24元。
筏式育肥后的牡蠣產量,可比育肥前增產51.43-160.6%,比同時進行地播育肥的增產36.95-101.54%。
筏式育肥法,實際為牡蠣中間生產程序。從業者可隨時取于自我地播養殖的或從外地購運回的牡蠣進行經營生產,并可在一般的牡蠣養成場或育肥場深水區設筏育肥,育肥方法簡易。由于該法是使育肥牡蠣始終懸置于流速較快的中上水層之中,流暢的海水,給育肥牡蠣造就了一個分蘗節吉隆達有利的生活環境和攝食環境,給濾食性的牡蠣帶來更多的生物餌料與有機餌料。據測,吊育牡蠣之中上水層與底層,在水體浮游生物含量方面差異不大,但中上水層牡蠣的攝食量常常是度層牡蠣攝食量的好幾倍,因而牡蠣增肥快速,生產周期短,單位面積產量高,經濟效益顯著,牡蠣體表干凈,肉質部充氣、飽滿、無泥沙,食之脆嫩可口,為地播養育的牡蠣之遠不及。
筏式育肥結構,在抗風能力方面,10級臺風以下安然無恙,其缺點是難于承受10級以上臺風的侵襲,故育肥筏的設置,應選在風浪較小的海灣為宜或于每年臺風季節的5-8月份,將浮筏拖回近岸避風為好。
南方漁網編輯:李強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