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魚苗運輸在養(yǎng)殖生產中十分重要,因為魚苗相對于成魚來說,體弱性嬌,生命力較弱,抗逆抗病性差,極易在運輸中死亡。造成魚苗運輸中死亡的主要原因有缺氧、魚體損傷以及路途中的顛簸、水溫的變化超過魚苗的耐受程度等。如何提高魚苗運輸中的成活率,一直是魚苗生產經營者關注的問題。現(xiàn)結合實際談一談魚苗運輸?shù)募夹g,以供參考。
一、認真做好運輸準備
1.制定運魚計劃。在魚苗運輸前,尤其是長距離運輸,事先要制定詳盡的運輸計劃,包括運輸容器、交通工具、人員組織以及中途換水等事項,若是托運,還需算好運抵時間,以便通知接貨人準時接貨。
2.慎選運魚用水。運輸魚苗的用水,只要是無污染、水質清新的河水、井水或水庫水均可,要求水溫必須與魚苗養(yǎng)殖池水溫基本一致,如采用自來水,可適當除氯后再使用。在運輸中要隨時注意溫度變化,作適宜的升溫或降溫準備。
3.魚苗適時停食。對要起運的魚苗,要求選擇體質健壯、無病無傷的魚苗,嚴格用篩子篩好魚種,剔除野雜魚,保證規(guī)格一致。提前1天~3天養(yǎng)在新水中,在裝運前兩天停止喂食,這樣可使魚苗體內的糞便排除干凈,降低魚苗的代謝率,以免排入運輸容器中污染水質。另外,混養(yǎng)的魚苗此時要分開飼養(yǎng),以方便裝運。有條件的地方最好運輸前一天進行拉網密集鍛煉,加快魚苗糞便的排泄和增強魚苗的抗應激能力,為運輸創(chuàng)造更有利的條件。
4.選好運輸方法。常用的魚苗運輸方法有兩種:一是短距離運輸,通常運輸時間在2小時以內,可用塑料桶、塑料袋等器物運輸。二是長距離運輸,一般運輸時間在10小時左右,可使用塑料袋充氧運輸或活魚運輸車運輸。前者運量少,簡單方便;后者運量多,成活率高,比較常用。
二、合理選擇運輸時機
魚苗在溫度低時吃食少,耗氧低,且溫度越低,水中溶氧越多。因此,在溫度低時運輸魚苗成活率高。同時,水溫愈低,魚苗活動愈弱,在捕撈、裝運時受傷幾率小。實踐證明,水溫在15℃~20℃時運魚最好。如必須在冬季運魚苗,一定要注意保暖,水溫過低,會使魚苗凍傷。若在夏季運輸,可在塑料袋外加冰塊降溫,效果頗佳。最好避開高溫季節(jié)晴天光照強烈的中午,陰雨天氣和凌晨等易出現(xiàn)嚴重缺氧浮頭的時間段運輸魚苗。
三、正確把握運輸密度
魚苗運輸?shù)拿芏葢c當時當?shù)氐臍夂蚯闆r、水溫、運輸時間及魚苗的品種、規(guī)格等因素結合起來考慮。利用塑料袋充氧運輸時,塑料魚苗袋規(guī)格為70厘米×40厘米,水溫在20℃~25℃,每袋可裝運魚苗8萬尾~10萬尾,烏仔5000尾~7000尾,夏花1200尾~1500尾;或裝運5厘米~7厘米長的魚種600尾~800尾,7厘米~8厘米的魚種300尾~500尾,可保證在24小時內成活率達90%左右。
四、嚴格把握運輸方法
魚苗運輸應講求16字原則:快而有效,輕而平穩(wěn)、妥善計劃,盡量稀運。在運輸?shù)母鱾環(huán)節(jié)中應把握以下技術:
1.合理裝魚。用塑料袋裝魚苗要求動作輕快,講求方法,盡量減少對魚苗的傷害。通常要注意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一是選袋。選取70厘米×40厘米或90厘米×50厘米的塑料袋,檢查是否漏氣。將袋口敞開,由上往下一甩,并迅速捏緊袋口,使空氣留在袋中呈鼓脹狀態(tài),然后用另一只手壓袋,看有無漏氣的地方。也可以充氣后將袋浸沒水中,看有無氣泡冒出。二是注水,注水要適中,一般每袋注水1/4~1/3左右,以塑料袋躺放時,魚苗能自由游動為好。注水時,可在裝水塑料袋外再套一只塑料袋,以防萬一。三是放魚,按計算好的裝魚量,將魚苗輕快地裝入袋中,魚苗宜帶水一批批地裝。四是充氧,把塑料袋壓癟,排盡其中的空氣,然后緩慢裝入氧氣,至塑料袋鼓起略有彈性為宜。五是扎口,扎口要緊,防止水與氧氣外流,一般先扎內袋口,再扎外袋口。六是裝箱,扎緊袋口后,把袋子裝入紙質箱或泡沫箱中,也可將塑料袋裝入編織袋后放入箱中,置于陰涼處,防止暴曬和雨淋。
2.防治病害。魚苗在運輸過程中,難免受傷,尤其是魚苗體表的黏液,它是魚苗體表的保護層,一旦受損脫落,常會使魚苗感染病菌,在運輸后不久就會發(fā)病死亡。一般情況下,可在每只運魚袋中放入食鹽2克~3克或四環(huán)素0.25克,有較好的防病效果。
3.酌情換水。運輸途中要經常觀察魚的動態(tài),調整充氣量,一般每5小時~8小時換水一次,操作細致,先排老水約三分之一后加新水,發(fā)現(xiàn)魚一旦缺氧及時充氧。若運輸中塑料袋內魚類排泄物過多,需要換水,最好在運輸中帶足氧氣,將氧氣和水一起換掉。換水時注意所換水水溫與原袋中水溫基本一致。換水時切忌將新水猛沖加入,以免沖擊魚體造成受傷,換水量一般為1/3~1/2。若換水困難,則可采取擊水、淋水或氣泵送氣等方式補充溶氧,還可施用增氧靈等增氧藥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shù)據(jù)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