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冬春是投放魚苗、魚種的季節,魚苗、魚種的異地運輸已成為淺水養殖生產的重要環節。運輸要安全、高效,應保證和提高運輸成活率。
一、魚種挑選
應選擇魚背、尾部肉厚,身體健壯,色澤鮮艷,鱗片、鰭條完整無損,體表沒有傷痕和寄生蟲,在網箱中游動活躍,逆水性強,密集于箱的一處,頭向下,尾朝上搶水的魚種。一般魚體全長13厘米左右的魚種,草魚每公斤為48尾,白鰭44尾,花鰱42尾,鳊魚40尾。
二、苗種的運輸
1.塑料袋充氧運輸
塑料魚苗袋規格為70厘米×40厘米。水溫在20℃~25℃,每袋可裝運魚苗8萬尾~10萬尾,烏仔5000尾~7000尾,夏花1200尾~1500尾;或裝運5厘米~7厘米長的魚種600尾~800尾,7厘米~8厘米的魚種300尾~500尾,并可保證在24小時內成活率達90%左右。
2.帆布簍敞口運輸
水溫在20℃左右時,一般每簍(0.4立方米~0.5立方米)可裝魚苗20萬尾~30萬尾,烏仔1萬尾,夏花1.4萬尾~1.8萬尾;或裝8厘米~10厘米長的魚種0.3萬尾~0.4萬尾。若有充氧條件,密度可增加到40%~50%。
3.帆布簍內襯塑料袋充氧運輸
在帆簍里襯一個大塑料袋,袋高為簍高的2倍以上。裝清水至簍高的二分之一,然后裝魚,擠出簍內空氣,再充氧,扎緊袋口可運輸。裝魚的密度為敞口運輸的2.5倍。
三、運輸苗種的注意事項
運輸前制定周密的運輸計劃;準備好裝卸、起運、消毒等工具和藥物以及消毒好的池塘;準備好充氧設備。運輸密度要根據魚的種類、規格、水溫、水質、運輸時間、運輸方法和供氧設備等綜合確定。一般魚種與水體的重量比以1∶4~1∶5為宜。選擇氣溫較低的晴天運輸魚種。起運前2天~3天應停食,要拉網將魚密集2次~3次。魚種裝運前2小時~3小時即應拉網在暫養箱暫養。嚴格用篩子篩好魚種,剔除野雜魚,保證規格一致。運輸途中要經常觀察魚的動態,調整充氧量。一般每5小時~8小時換水一次,老水排至約三分之一后再注新水。一旦發現魚種缺氧應及時充氧。魚種運到后要做到“人等魚”和“水等魚”。魚種下塘前應進行藥物浸泡消毒。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