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一種引導養殖戶進行環保型健康水產品養殖生產的項目——海水網箱無公害養殖技術試驗示范正在廈門推廣,并取得成效。
據悉,傳統的海水網箱養殖生產大都以犧牲海洋環境、破壞海洋資源為代價,這是因為養殖業者喂養商品魚主要采取以冰鮮小野雜魚為飼料,并且將生活垃圾及病死的養殖魚類,直接投入海中,造成周邊海域污染、水質變壞。
這項由廈門市水技站開展的項目,示范漁排設置垃圾桶,要求垃圾上岸,進行無公害處理,同時通過補貼部分配合飼料,引導養殖業者養成使用配合飼料的習慣,從而降低勞動力成本,提高飼料利用率,減少殘餌污染水域,有效降低魚病的高發病率,取得明顯效果,受到廣大養殖戶歡迎。
目前,在項目試驗示范戶的帶動下鱷魚嶼海區漁排已經有150多家,3000多個網箱使用配合飼料進行環保健康養殖生產,占鱷魚嶼海區漁排養殖戶60%以上。而試驗示范戶,85%以上均采取配合飼料的飼養,減少冰鮮小野雜魚對環境水質的污染。
在垃圾無公害處理方面,通過翔安區東海域漁排協會牽頭,處理各個漁排養殖戶所產生的生活垃圾及病死魚。
據了解,生產高峰每天1-2次,由兩艘垃圾船進行統一收集,上岸處理,并派有專船專人進行監督指導,每天收集各類垃圾3-4噸,高峰期每天可清理垃圾、死魚10多噸,既有效解決了養殖生產對環境的破壞,保護了海洋環境,也減少了因水質變化,給養殖生產帶來的病害誘因。同時,也帶動了水產飼料產業的發展,目前該海域漁排使用的各種海水魚飼料品牌十多家,主要為泉江、海馬、銀祥等飼料廠家,年銷售量3000多噸,并有繼續增長的勢頭。(海峽導報)
編輯:鄧潔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