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在產業(yè)結構調整中,名特優(yōu)水產養(yǎng)殖越來越受到青睞。在魚病防治中,同樣的魚病,同樣的藥物,因某些名特憂品種其生理、生態(tài)習性與常規(guī)養(yǎng)殖種類不盡相同,施放后往往會有不同的效果。因此,在名特優(yōu)水產養(yǎng)殖中,應特別注意某些藥物對魚類造成的危害和損失。
1 喹諾酮類
這類藥物中的諾氟沙星、氧氟沙星、依氟沙星、環(huán)丙沙星和恩諾沙里,是目前較新的抗菌藥物。它們適用于防治由細菌侵染引起的腐皮、穿孔、爛頸等鱉病。喳諾酮類藥物通過阻止細胞DNA合成達到殺菌目的,在應用中較少產生抗藥性。但喹諾酮類藥物對骨質關節(jié),特別是對軟骨組織有較大的不良作用。因此,不能給50g以下的鱉苗服用,否則,會使鱉苗骨質變性、骨骼彎曲,產生畸形鱉。
2 孔雀石綠
孔雀石綠常用于防治真菌性魚病,但鱖魚、加州鱸魚對該藥較敏感.生產中不宜使用。孔雀石綠等重金屬鹽類藥劑,禁止在河蟹捕撈前使用,它有致癌作用,后期使用影響河蟹品質,不能成為出口商品,同時也會影響河蟹的攝食和生長。
3 敵百蟲
常規(guī)水產養(yǎng)殖種類使用晶體敵百蟲,防治寄生蟲和殺滅水體蚤類有良好的效果,其劑量一般用0.5~1mg/kg;但淡水白鯧、虹鱒、鱖魚、鱸魚、蝦類等對敵百蟲較敏感,即使是使用0.2mg/kg的常規(guī)劑量也會引起死亡,生產中應慎用。
4 硫酸亞鐵
叉尾鮰、烏鱧、月鱧對硫酸亞鐵十分敏感,在養(yǎng)殖生產中禁止使用。
5 敵殺死
敵殺死又名澳氰菊酯,常用來防治魚池中的中華蚤、錨頭蚤等寄生蟲,但長期使用敵殺死,在治療魚病的同時,也殺死了魚池中的蝦類和浮游動物,使水體天然餌料食物鏈遭到破壞,魚池生產力降低。敵殺死持效時間長,施藥后被殺死的蝦類、浮游動物尸體沉積池底后腐爛、分解,容易引起泛塘。
6 食鹽
在養(yǎng)殖中食鹽常被用于浸洗魚種防治細菌、真菌和某些寄生蟲病,具有安全、經濟、實用的效果。但蛙類飼養(yǎng)中無論幼蛙,還是成蛙,在1%的食鹽液中就難以生存,養(yǎng)殖生產中防治蛙病應避免其造成危害。
7 強氯精
高氯制劑(含有效氯90%左右)藥物強氯精,在捕撈之前使用,對河蟹刺激大,容易造成不良反應,導致提前打洞或逃逸,甚至引起死亡,影響河蟹回捕率。
8 硫酸銅
為重金屬鹽類藥劑,禁止在河蟹捕撈前使用。硫酸銅在后期使用容易引起河蟹斷肢,還會影響河蟹攝食和生長。此外,養(yǎng)蝦、養(yǎng)鱖魚的水面若使用硫酸銅防治病害時,應嚴格控制在安全濃度內,不可超劑量使用造成危害。
9 氯霉素
在鱉體內可引起粒細胞和血小板減少而發(fā)生障礙性貧血。氯霉素還能引起溶血性貧血,所以應慎用。即使是外用浸泡和潑灑也應控制濃度,否則會加重鱉病和加速病鱉死亡。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