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9月4日電 經過兩年多的準備和談判,一項為限制遠洋捕撈對脆弱深海魚類品種及其棲息環境所造成影響的國際準則3日由世界糧農組織成員國在羅馬總部正式通過,并由此為管理公海水域捕撈活動提供了行動綱領。
據聯合國網站報道,糧農組織在聲明中表示,此次通過的國際準則明確規定了深海水域的捕撈活動應得到嚴格管理,提出了辨別和保護脆弱生態系統的相關措施,并為深海海洋生物資源的可持續性利用提供了指導性政策。
該準則建議漁業國家以更負責任的態度開展深海捕魚活動,采取更適當的捕撈方式減少對非目標性物種的影響,并對深海捕撈船只及其活動對海洋生態環境可能帶來的惡性影響進行評估。
糧農組織表示,對公海上進行的深海捕撈實施管理的難度一直很大,因為這需要相關國家和地區達成多邊協議,而有關的國際框架一直未能建立。此次出臺的國際準則為解決這一難題提供了實際性工具,并將為統一應對環境和漁業管理問題帶來突破。
糧農組織指出,許多深海魚類生長速度非常緩慢,達到性成熟期的時間較長,有些種類并不是每年都能夠得到繁殖,因此大量捕撈對深海生態造成的影響很大,其危害性可能持續數代。統計資料表明,1950年至1977年間,遠洋深海捕獲量不足全球海產捕獲量的1%;在1995至2005年間,這一比例平均已達到3-4%,而近期遠洋深海捕撈數量已經增長了近75%。
南方漁網編輯:柳凡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法規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