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南方農村報訊:水體資源日益緊張,塘租價格逐年上漲,水庫養殖已經水產養殖業者投資的新寵,告別以往粗放、低效的養殖模式,水庫高密度精養模式在摸索中不斷前行。
水庫放養效益可觀
位于廣州蘿崗區九龍鎮的腰坑水庫,李老板經營水庫已經有3年。記者趕到19日趕到水庫采訪,剛好李老板正用罾網捕魚。平靜如鏡的水庫一下炸開了鍋,紅的黑的羅非魚不停跳躍,激起水面陣陣浪花,李老板掩面擋著水花,招呼工人們趕緊抓魚,李老板笑著告訴記者“這次拉網應該能出2萬斤魚”。
李老板對記者說,投資水庫養殖,承包年限一般都是10年以上,而且都是一次付清,要求資金比較雄厚。水庫養殖塘租比池塘養殖要便宜很多,平均下來一般都不會超過100元/畝/年,而池塘養殖動輒在1000元/畝以上,條件好的已經達到6000元/畝,“我這個水庫經過幾次轉包,現在平均下來也才70元/畝”,李老板說道。
一般灌溉用水庫對水質要求不高,可以選擇精養模式,這種模式投資大、回報快,像李老板就是選擇這種模式。這種模式類似池塘養殖也使用投餌機投喂沉性顆粒料,只是捕撈方式不同。李老板在水庫中央投餌機附近設置了一個15畝的罾網,每次捕撈就用罾網捕魚。李老板對記者說“我一般是購買魚苗(8朝)在苗種培育池培育至1-2兩/尾后放入水庫中,在5月、9月、12月一年共放三批,在5月至12月每半月刮魚一次,每次可以出2-5萬斤魚不等,雖然去年冬天凍害有些損失,但今年價格不錯,應該還是可以賺回來的”。
“水庫養殖與池塘養殖成本和效益其實差不多”,對此很多人有一些誤解,認為水庫養殖塘租便宜,養殖成本會低些,其實不然。養殖成本的重點在飼料,占總成本的70%以上,水庫養殖由于不能清塘,野雜魚多,一般餌料系數比池塘要高0.2。同時因為野雜魚的問題,剛放下的小魚苗被生魚、鱸魚吞噬嚴重,成活率比池塘要低很多,根據這兩年的經驗判斷,成活率可能只有50%左右。
“像我現在出羅非魚,養殖成本要達到4.1元/斤,還好水庫養殖羅非魚比池塘養殖的羅非魚價格高0.2元/斤,目前普通羅非魚價格4.9元/斤,紅羅非魚6.0元/斤,養殖還能有些利潤,價格如果再跌,要賺錢就難了”。李老板繼續說:“水庫精養前期資金需求大,但是一旦投資下去后,每年持續收益、比較穩定,其實是不錯的投資選擇”。
網箱養殖管理方便
水庫放養對于小型水庫容易實現,對于大中型水庫操作就比較困難了,這時候水庫網箱養殖就有優勢。梅州的廖老板在當地承包了多個水庫,總面積有5000多畝,他選擇網箱養殖,他認為網箱養殖,成活率高,捕撈方便,可以根據市場變化調整出魚時間。他采用4m×4m網箱養殖羅非魚,將苗種培育到100尾/斤左右進網箱,通過三次分箱后即可養成出售,成活率在95%以上。“網箱養殖魚很少很攝食到天然餌料,完全靠投喂飼料生長,餌料系數也比池塘養殖要高,他使用顆粒料估計餌料系數在1.7-2.0,但是網箱養殖較池塘養殖的羅非魚要靚,平時收購價格比池塘養殖高0.2-0.3元/斤,養殖效益與池塘養殖差不多”,廖老板這樣跟記者解釋。
網箱養殖羅非魚,水質條件好,發病也很少。網箱養殖也有不足,那就是人工需求量大,由于不能使用投餌機,每天投喂飼料三四次,完全由人工用手撒,一個工人只能管理20口網箱左右,“我一共800多口網箱,要40多個工人管理才行”。廖老板對記者說。
而對于池塘養殖,即使塘租動輒1000元/畝以上,總投資成本比水庫養殖還是要低很多,一般10畝左右精養池塘,養殖羅非魚總投入成本幾萬塊就可以了,而大面積的水庫養殖總投資成本都幾百上千萬。池塘精養租期靈活,長期短期均可。廖老板告訴記者:“從每斤魚的養殖成本和養殖效益來看,池塘養殖和水庫放養或者網箱養殖差距其實都不大,選擇何種模式養殖,根據個人資金實力來決定”
南方漁網編輯:吳佩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