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南方農村報 資訊: 和白對蝦相比,羅氏蝦在水質適應和抗病方面都有較好的表現。一直以來,除了純投料養殖外,有不少地方采取在塘里種茜草和投喂螺肉等養殖方式,隨著今年以來飼料的漲價,成本增加,養殖中天然餌料的使用也多了起來。
純投料致成本大增
肇慶高要市是廣東羅氏蝦養殖的集中地之一,“兩羅(羅非魚和羅氏蝦)”也是當地水產養殖的主力品種。
“現在純投料精養蝦的利潤很微薄。”做某廠家羅氏蝦料高要總經銷的曹老板對記者表示,今年飼料價格漲得比較厲害,去年4000元/噸的飼料現在已經漲到4500-4800元/噸,每噸價格比去年初漲了500-800元。然而,隨著養殖環境的變差,飼料系數反而在不斷增加。記者了解到,按照高要金利、白土、金渡等地的純投料白水塘養殖模式,每噸飼料大概能養出600-700斤蝦;而白諸、新橋、蓮塘一帶茜草塘養殖模式,每噸飼料大概能養出900斤左右的蝦,這樣計算下來,每斤蝦的成本起碼要增加0.5-1元,再考慮增加的塘租、人工等,成本更高。
“今年飼料的負擔太重,不少人的飼料系數都在3-3.2。”高要市漁業協會羅氏蝦分會夏會長也表達的類似的觀點,以往純投料的蝦塘混雜投喂一些花生麩,飼料系數一般在2.6-2.7,今年飼料價格大漲,而且質量也不好。“不少養殖戶都跟我計算過,養殖成本超過了12元/斤,養的稍微不好就要虧本,現在很多人都改成茜草養蝦了。”
自配料優勢日減
中山港口鎮南九村的秦老板有土塘15畝,因為近幾年水源不好,養殖白蝦經常失敗,所以養殖羅氏蝦選擇半精養模式。今年3月份,他按7萬尾/畝的密度放苗,成活率4-5成左右,放苗7萬/畝的話,一般畝產在600-800斤。
“3月份放苗后,用雞蛋黃投喂7-10天后就可以使用飼料投喂,此后一直用飼料養到刮蝦出塘。不過我們本地有一個特色,在養殖約70天,就開始投喂螺肉,每天晚上喂一些,這樣蝦長的更肥滿。”秦老板表示,當地有人專門將收購福壽螺后打碎除殼,然后賣給養殖戶,去年賣0.9元/斤,今年已經漲價到1.3元/斤。“我今年從7月開始,就逐步刮蝦了,半個月刮一次,15畝塘一次能刮1000斤左右,按照最近的價格,稍微有些利潤。前幾天我算了一下,今年養殖成本要接近12元/斤,除了苗種、飼料外,螺肉的漲價也挺厲害的。”
中山沙朗鎮的鄭先生有100多畝土塘,前幾年他都是用螺肉、花生麩等半精養模式養蝦,飼料使用的很少,今年他改為完全用飼料來養殖了。他認為,投喂螺肉存在弊端:首先就是質量不穩定,質量最好的是福壽螺,但是實際上在河道里用拖網拉的話,很多是雜螺,容易攜帶病菌;即使煮熟的,中間運輸環節一長,也易滋生病菌,導致發病。“我去年買螺肉花了10萬元,中間投少部分飼料,共出了2萬斤蝦,但今年螺肉漲了0.4元/斤,這樣算下來,用螺肉喂養的成本也增加不少。”鄭先生說。
種草養蝦省1/3飼料
高要的羅氏蝦主要有兩種養殖模式,一種是東部金利、白土、金渡等地的高密度投苗、全程大量投喂飼料精養模式,投苗密度一般在5-6萬尾/畝,這些地方白水塘底部的土質能夠承受大量投料,多數人采取捕大留小的方式賣蝦。而在西部的白諸、新橋、蓮塘一帶,則采用半精養模式,在蝦塘里種植許多茜草,只需投3.5-4萬尾/畝的苗,塘里的蝦采食茜草,可以省不少飼料,而且單產也高。
“種草養蝦最大的優勢就是節省飼料,尤其現在飼料這么貴。”高要一位多年從事羅氏蝦養殖的人士對記者說,他表示,經過幾次的飼料漲價,飼料、塘租給養殖戶帶來的負擔也越來越大。高密度投苗、全程投喂飼料精養模式的利潤也越來越薄,現在已經有很多人改成在蝦塘里種植許多茜草,只投3.5-4萬尾/畝蝦苗的養殖模式。塘里的蝦采食茜草,可以節省至少1/3的飼料。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