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兩名涉嫌人員已被雷州公安機關依法監控
昨天,記者從雷州市有關部門獲悉,該市覃斗鎮流沙灣3000網箱近日相繼發生網箱魚大面積死亡,目前涉及養殖戶已超過150戶,經濟損失達1500萬元,但魚群死亡面積仍不斷蔓延擴大,估計全部損失將超過5000萬元。目前,2名涉嫌人員已被依法監控,由廣東海洋大學派出的專家組成的聯合專家組正抓緊鑒定分析死魚原因。同時各項善后工作正有條不紊進行。
3000個網箱大量死魚
19日上午6時30分,覃斗鎮流沙邊防派出所接到附近群眾報案,稱網箱魚出現不進食、魚鱗脫落、露皮、白眼,甚至死亡等反,F象后,立即派出干警和流沙漁政中隊執法人員一道核實、調查取證,并分別向雷州市公安局、雷州市海洋與漁業局和覃斗鎮政府匯報。3萬多個網箱中有3000個大量死魚,有的網箱里養殖魚甚至全部死亡。
知悉“死魚事件”后,湛江市委常委、雷州市委書記李昌梧和該市市長羅滇南等立即指示該市海洋與漁業局、衛生局、環保局等部門組成工作組調查處理,并成立了由羅滇南任組長的事故調查處理小組。
尚未找到有效救魚方法
與此同時,該市漁業部門會同湛江市海洋與漁業和環境檢測站的有關專家及時趕赴現場開展調查工作。接著,該市又同廣東海洋大學聯系,請求派出對魚類病菌、化學污染有研究的魚類學專家協助處理死魚事件,當天下午,廣東海洋大學8名專家組成專家組也趕到流沙灣,并立即抽樣送檢死魚。由于還不能斷定何種原因造成死魚,目前尚未找到更有效的病魚救治方法。
據有關魚類專家分析,造成魚類大量死亡的原因大致有病菌感染、海域發生污染和藥品殺害等幾大因素。專家組對病死魚要進行病菌培養等嚴格處理,得到準確具體的鑒定報告大約要一個星期左右。根據群眾反映,附近海域的養螺場幾天前曾使用禁用的藥品是可能導致死魚的原因。對此,該市公安機關已將2名涉嫌撤播農藥的養殖人員監控起來,并從其養螺場里找出一些“甲氰菊脂”化學藥品的空瓶和成品,他們承認曾在16日使用過該農藥。目前,事故還有待于進一步調查。
杜絕病死魚流進市場
目前,雷州市海洋與漁業局、衛生局、環保局、工商、物業、衛生監督等部門已加強市場監管,杜絕病死魚流進市場危害群眾身體健康。此外,漁業部門還雇用船只組織起多支服務隊下到漁排,打撈清理死魚,集中到陸地上深埋,防止污染產生等。根據專家建議,漁業部門同時發動群眾將還存活魚兒的網箱盡可能深沉到水底,或將漁排拖灣外的深水區。
據了解,位于雷州半島西南端的流沙灣,是雷州覃斗、英利,徐聞邁陳、西連一帶農民的主要生產基地,有網箱養魚戶1600戶,年產9000噸,特別是覃斗鎮流沙村現有網箱養魚戶700戶,年產魚4000噸,產值達1.2億元,堪稱雷州市最大網箱養殖基地,網箱養魚已成為當地支柱產業,其效益好壞,直接影響當地群眾生活的穩定。(羊城晚報)
編輯:鄧潔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