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汕頭市2.5萬從事海洋捕撈漁民面臨轉產轉業
今年伏季休漁開捕兩個多月來,我市出海作業漁船捕撈量比往年“大縮水”,全市2.5萬從事海洋捕撈漁民面臨轉產轉業。記者昨天從市海洋與漁業局了解到,由于我市在全省較早進行鼓勵部分漁民“棄捕從養”,目前全市自愿“棄船上岸”的漁民已經約有1000名,其中大部分成功轉產轉業走上新的脫貧致富路。
大批漁民迫切需要退出海洋捕撈
今年南海伏季休漁開捕以來,我市各種出海捕撈作業生產情況都不理想,尤其是高質高值的魷魚等漁獲量偏少。
在潮陽海門,一些“船老大”告訴記者,隨著海洋資源日趨枯竭,魚類及頭足類的繁殖能力逐年降低,特別是中高檔魚類大量減少,他們今年休漁開捕至今,便難以捕撈到“好貨色”。近年來粵東近岸、閩南地區部分漁船違規作業,也嚴重破壞了近岸幼魚、幼蝦資源。長期的酷漁濫捕,對海洋資源、環境的破壞已造成嚴重的“后遺癥”,目前漁業資源枯竭的態勢仍在加劇。在海洋捕撈經濟效益連續幾年都明顯下降的情況下,我市眾多漁船陷入了進退維艱的境地,大批漁民迫切需要退出海洋捕撈業。
5年內轉產轉業漁民將達2000多人
這些面臨失去基本生產、生活保障的漁民成了需要大力扶持的特殊困難群體,他們的出路引起了各級政府的高度關注和重視。2002年,我市經國家農業部批準,就已經在全省較先安排85艘漁船自愿提前報廢,并對這些棄船上岸的漁民進行培訓,使他們順利轉換角色,從事養殖業或水產加工業等。至目前,全市已有200多艘漁船提前報廢,涉及約1000名的漁民退出海洋捕撈。
我市從去年起到2008年,計劃用5年時間穩妥有序地淘汰漁船400艘,并重點扶持發展水產養殖業、加工流通業、休閑漁業以及船網修造等漁業產業項目一批,帶動2650名漁民轉產轉業。
在潮陽海門,一些已經嘗到了轉產轉業甜頭的漁民告訴記者,除了漁船補償,我市還千方百計拓寬他們的就業門路,幫助他們發展海水養殖業。為這些轉產轉業漁民提供優惠,不收取從事水產養殖作業的人員海域使用金,扶持他們逐漸走上自立創業之路。市海洋與漁業部門近年來已在潮陽、潮南、澄海和濠江對棄船上岸的漁民進行培訓,提高轉產漁民從業技能,推動他們再就業。
智力扶貧解決漁民子女就學困難
連日來,記者在潮陽部分漁區采訪時還發現,我市轉產轉業漁民多數屬于專業漁民,漁業是世世代代謀生的手段,他們缺乏從事其它行業的技能。而且這些漁民往往年齡較大,受教育程度又很低,學習新的技術存在很大的困難。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漁民轉產轉業的難度。為此,政府部門在及時對這些漁民進行培訓的同時,也把援助之手伸向這些漁民的子女。作為省、市智力扶貧工程的一部分,最近兩年來我市已經有37名轉產轉業漁民家庭子女免費免試入讀技校,讓這些漁民子女掌握一技之長,并在畢業后百分百推薦就業,不再需要隨父輩“討海”。(汕頭都市報)
編輯:鄧潔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