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香港食物環境衛生署1日證實,在一個來自臺灣的青斑魚樣本中發現含有致癌化學物“孔雀石綠”,港府已要求魚商實時停止售賣剩余的青斑魚,預料將使臺灣養殖漁業蒙上陰影。
據“中央社”報道,港府食環署發言人1日表示,6個送交化驗的樣本中,一個由北角惠康超級市場抽取的青斑魚樣本中,驗出含有“孔雀石綠”。
根據供貨商資料,有關青斑來自臺灣。其余5個取自香港本地魚場、批發市場和其它零售店的樣本,并沒有發現含“孔雀石綠”。
據了解,這是港府首次在咸水魚樣本中,發現含有“孔雀石綠”。
食環署已經要求魚商實時停止販賣剩下的青斑魚,并與香港海鮮業聯合總會開會,通知他們最新的化驗結果。業界同意實時暫停售賣養殖的青斑,也同意每批青斑運到市場發售前,由漁護署和食環署抽取樣本化驗。
專家說,孔雀石綠是帶有金屬光澤的綠色結晶體,可克制魚類或魚卵的寄生蟲、真菌或細菌感染,對付真菌特別有效?兹甘G也常用作處理受寄生蟲影響的淡水水產。對鯉、鰻、鯰魚等,孔雀石綠有高度毒性、高殘留等副作用。
專家解釋,孔雀石綠中的三苯甲烷可致癌,很多國家已經禁用,但仍有漁民在防治魚類感染真菌時使用。也有運輸商用作消毒,以延長魚類在長途販運中的存活時間。
南方漁網編輯:寒星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