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中國漁網報道 瀨戶內海區水產研究所(廣島縣大野町)的調查顯示,去年夏天,被確認的在瀨戶內海各地區首次發生的赤潮浮游生物“Chattonella·Opata”,很有可能會在廣島碗的西能美島(江田島市)周邊發生并且擴大。同一研究所說“今后也可能在相同海域發生”,呼吁人們警惕。
六月,同研究所采集了廣島灣的十二個地方的海底泥土,進行了分析。其結果中,有十一處的泥土被確認有直徑約為三十微米的Chattonella屬囊腫(種)。發現的三種Chattonella中,Opata占一半。分布密度最高地區是西能美島北部,在其地采集的泥土中,每克中含有二百二十七個,在西部地區的泥土中,每克中含有一百五十三個。在廣島市西部海區中每克泥土中還有七個,因此西能美島周邊的海域被認定是“發源地”!
由“Opata”引起的赤潮災害,去年首次在日本國內發生,這給廣島縣內的大竹市的阿多田島的鰤幼魚養殖等帶來了一億九千萬日元的漁業災害。雖然出現機構并不明朗,但是通過這次的培養試驗,歷來的赤潮浮游生物在大約二〇~三〇度的水溫中發芽這一事實明白了。
今年,到現在為止還沒有發現大規模的“Opada”。同研究所的山口峰生·赤潮生物研究室室長說“我想更進一步的進行研究,以期達到預防目的”。
編輯:鄧潔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