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藻是最原始、最古老的藻類植物,在地球上出現已有35億年,在夏天大量繁殖,其中微囊藻屬的藍藻毒素僅次于二惡英。水華是藍藻大量繁殖后在水面形成的一層藍綠色而有腥臭味的泡沫,使水質惡化,嚴重時造成魚類死亡。
據了解,廣東地處熱帶-亞熱帶地區,氣候條件適應微囊藻等有毒藍藻滋生。每年夏秋兩季是廣東水庫藍藻多發季節,而冬季溫度降低使水庫藍藻死亡,藍藻的腐化物消耗水體中的溶解氧,促使水庫水質的進一步惡化。而水庫富營養化的核心問題是會導致藍藻作為優勢類群,大量繁殖,形成水環境災害。傳統的飲用水處理技術難以處理藍藻毒素,直接構成對飲用水安全的極大威脅。
省政協委員、省水利廳副廳長李粵安介紹,近幾年來省水利廳組織對全省20多座大中型水庫和四大重要城市景觀湖——西湖、流花湖、麓湖、星湖,藍藻進行調查、監測和研究,結果顯示“污染在水、根源在岸”。專家指出,水庫富營養化防治的關鍵,是降低水庫水體的氮、磷濃度,首先要采取措施嚴格減少氮、磷等外源營養鹽直接流入水庫,其次要加快庫內水體氮、磷溶度的降解,比如采取加快水庫水體的流動、種植濕地植物或挺水植物吸納水體中的氮磷營養、疏浚底泥等措施。
為此,省水利科技推廣會議推介了國際上采用的生物操縱技術,主要原理是通過調整魚群結構來消耗或控制藻類過量生長,達到減少水體營養鹽、實現改善水質的目標。北美和歐洲廣泛采用放養兇猛魚類來間接遏制藻類,目前我國的一些案例是通過放養鰱魚、鳙魚直接牧食藍藻。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病害動態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