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從福建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獲悉,9月5日,國家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委發布實施了GB/T 19857-2005《水產品中孔雀石綠和結晶紫殘留量的測定》國家標準。根據這個標準,孔雀石綠在水產品的檢出率不得超過1克/1000噸,這個標準比歐盟2克/1000噸的標準還要嚴格。
“按我國標準,相當于在一個標準的游泳池中滴入2.25克的孔雀石綠。”福建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王奇欣站長這樣告訴記者。據介紹,目前這個檢出標準已經與國際接軌,而我省的水產品檢測中心、省中心檢驗所等部分檢測機構已經能夠開展對孔雀石綠的項目檢驗。
王奇欣告訴記者,日前新加坡農糧與獸醫局表示,新加坡從中國進口的鰻魚所含的孔雀石綠,含量很低,要長時期每天吃上500公斤才會對身體構成傷害,不過為了安全考慮,當局還是加強了對進口魚類的檢查。
據王奇欣介紹,導致孔雀石綠被大范圍使用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一些養殖戶、魚販貪圖其價格便宜,受利益驅使冒險偷偷購買;二是在治療水產品水霉病方面目前確實很少有比孔雀石綠效果好的藥物可供選擇。因此,在建議加緊研制防治水產品水霉病的無毒高效藥物的同時,在全國范圍內嚴查孔雀石綠已經刻不容緩,相關部門應從源頭上阻斷孔雀石綠向水產市場流散。
□ 相關鏈接
孔雀石綠“成名歷程”
與蘇丹紅的“成名歷程”一致,孔雀石綠也是最先被英國人“發現”的。據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今年6月5日報道:“英國一家知名的超市連鎖店出售的有機鮭魚體內被發現含孔雀石綠,有關方面將此事迅速通報給歐洲國家所有的食品安全機構,發出了繼蘇丹紅1號后又一食品安全警報。英國食品標準局發布消息說,任何魚類都不允許含有此類致癌物質。”(東南快報)
編輯:鄧潔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