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日前,由上海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牽頭制定的《水產品中孔雀石綠和結晶紫殘留量的測定》國家標準由國家標準委員會正式發布。這項標準的出臺,將給中國水產品的養殖、生產、加工、消費、出口提供新的質量檢測依據。
據悉,由于孔雀石綠中含有致癌物質,所以包括中國在內的一些國家已宣布禁止其在經濟魚類(觀賞魚除外)養殖過程中使用。2003年國家質檢總局食品安全局指定上海檢驗檢疫局實驗室作為孔雀石綠、結晶紫等在內的染料類殘留量檢測基準實驗室。
7月12日,上海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在該市部分滬西水產品市場、上海銅川水產市場等地抽查甲魚30件,鯽魚、鰻魚、鱸魚等魚類17件送往市水產質量監督疫局進行檢測,經過近兩周的探討研究,市水產質量監督檢疫局和農業部水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上海)測試中心終于測定一套較為可行的方法,結果證實樣品并不含孔雀石綠及無色孔雀石綠。
此后,國家標準委將“水產品中孔雀石綠結晶紫及其化謝物殘留量檢驗方法”立項,并總結上海經驗,由上海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牽頭,上海、廈門、廣東、福建、江蘇、寧波、北京檢驗檢疫局共同協作,完成了《水產品中孔雀石綠和結晶紫殘留量的測定》的文本起草,并在9月初通過標準審定委員會專家組審定。
據悉,該標準可滿足水產品中孔雀石綠和結晶紫殘留的篩選以及疑似樣品的確證,應用前景廣闊,有利于政府監管并指導企業自控,促進企業自控,促進水產品衛生質量的提高,保護消費者身體健康,提高中國水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南方漁網:漁翁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