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廈門日報報道 記者昨日從市水產研究所獲悉,由市海洋與漁業局組織、市水產研究所承擔的《文昌魚人工育苗技術》課題近日研究成功,培育出約80萬條體長0.45-0.70cm的文昌魚魚苗。
據課題負責人、水產研究所副所長周仁杰介紹,經24天精心培育,課題研究小組工作人員在3個300升的培育容器中培育出約80萬條體長0.45-0.70cm的文昌魚魚苗。這是該研究小組繼去年夏季成功培育出數百條體長1.5cm左右、體形與成魚完全相同、營底棲半潛沙穴居生活的文昌魚魚苗之后,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表明文昌魚的人工繁殖與育苗技術難關終于被科技人員攻克。
據周副所長介紹,文昌魚幼體纖細嬌弱,整個育苗階段都是在水中漂浮,僅偶爾作短暫游動。體長0.55cm以上的文昌魚魚苗,外觀形態已與成魚基本相同,并且已轉為營底棲生活。據實驗觀察,體長0.55cm以上的文昌魚魚苗,在速度均勻的緩水流下會很快沉降于培育容器底部的沙層上,并長時間在那里棲息攝食;若突遇較強水流的刺激,則會作激烈的游動,或迅速鉆入沙層,行為與成魚如出一轍。
該研究小組工作人員稱,下一步他們將利用人工培育獲得的文昌魚魚苗進行人工養成試驗,為今后開展文昌魚的全人工養殖與資源增殖放流提供科學依據。
編輯:鄧潔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