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美國大豆協會與廣西省水產技術推廣站于2001年在廣西欽州市龍門港鎮對美國紅魚進行網箱養殖試驗。本試驗的目的是示范準上市規格美國紅魚的食性轉換由野雜魚轉至膨化飼料,并采用膨化飼料將美國紅魚養至上市規格的可行性。
材料與方法本試驗在廣西欽州市龍門港鎮進行,共使用三口體積為6.4立方米的網箱(2米×2米×1.6米)。網箱是以網衣制成,箱頂為硬式框架并設有遮光蓋和投飼框以便投飼膨化顆粒飼料。網箱以單行排列在魚排的邊行,每一口網箱四周與其他網箱的間距為一個網箱的距離,以利水體交換。
準上市規格的美國紅魚(Sciaenopsocella鄄ta)在五月以156尾/立方米的密度放養于三口試驗網箱中。在試驗前,這些美國紅魚僅投喂過野雜魚。試驗的美國紅魚以一周的時間將其食性從野雜魚轉至美國大豆協會43/12(43%蛋白質和12%油脂)海水魚成魚顆粒飼料(表一)。
美國大豆協會43/12飼料配方中含35%的大豆粕以降低飼料成本。該飼料由上海大江水產飼料廠制造。飼料轉換是每日使用部分膨化飼料逐步取代野雜魚直到美國紅魚能100%攝食膨化飼料。試驗魚的食性轉至膨化飼料后試驗開始。在所有試驗網箱的美國紅魚均以飽食投飼法,每日投飼膨化飼料兩次。所有試驗網箱在每次投飼時的投飼量完全相同。
試驗管理是以美國大豆協會小體積高密度網箱養殖技術為模式進行。所有試驗網箱在每月的同一天打樣一次。試驗結束時收獲所有的試驗網箱并測定魚的平均體重,毛產和凈產量,飼料系數和成活率。在整個生產過程中生產成本皆有記錄以便在試驗結束時計算試驗的經濟效益和投資回報率。
結果在七月份因臺風帶來的豪雨使海區水的鹽度降至0度并持續了一周以上,導致三口試驗網箱的魚大量死亡。存活的美國紅魚則重新混合并以156尾/立方米的密度重新放養在其中兩口試驗網箱中。
美國紅魚在7月29日至10月23日間養殖了86日。在兩個重復網箱的美國紅魚在86日內從172克長至666克(附圖,表二)。其間投飼美國大豆協會43/12飼料魚的飼料系數為1.68∶1。收獲時網箱的平均載魚量為53.3公斤/立方米。平均成活率為51.5%(表二)。
采用美國大豆協會膨化飼料生產每公斤魚的飼料成本為人民幣8.06元。美國紅魚平均價格為人民幣16元/公斤,兩口試驗網箱的凈收入和投資回報率分別為人民幣149元/立方米和21.1%。
小結與總結本試驗示范了準上市規格美國紅魚可將其食性由野雜魚轉至膨化飼料并無任何困難。在試驗期間因臺風帶來豪雨導致海區水的鹽度降至0度并持續了一段時間而造成魚群大量死亡。因魚的大量死亡導致試驗只能以兩口網箱在七月重新開始。試驗重新開始后魚的生長良好,投飼膨化飼料的美國紅魚在86日內平均體重增加了387%。海區水的鹽度仍保持在低水準,魚的死亡仍持續發生。在試驗重新開始后的86日內仍有48.5%的魚死亡。
在試驗海區,長期低鹽度的水質影響了整個美國紅魚的生長表現,美國紅魚的生長、飼料轉換效率和成活率皆在標準以下。雖然在此試驗采用美國大豆協會43/12飼料的飼料轉換效率并不及其它的美國紅魚養殖試驗,但仍比此地采用野雜魚的明顯較好。投飼美國大豆協會膨化飼料生產每公斤魚的成本為人民幣8.06元,比以野雜魚生產美國紅魚的餌料成本大為降低。
試驗結果表明美國紅魚對低鹽度和環境變化的忍受度較低。在龍門港鎮海區水的鹽度在淡水(0度)和半咸水間變化(12~14度)。龍門港鎮曾被評斷是對美國紅魚為一高風險的養殖區。在此建議龍門港鎮的網箱養殖戶可針對能忍受低鹽度和鹽度變化的品種進行養殖,例如紅羅非魚或日本鱸魚。
編輯:鄧潔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