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南方日報 訊(見習記者/黃應來 通訊員/郭興民)畫面上,幾艘漁船在海上緩緩游弋,清晰可見漁民在作業……這是筆者昨日在省海洋與漁業局海域監測中心的大屏幕上所見,畫面是陽江閘坡漁港視頻監控系統所拍到的實時動態情況,通過當地的監測系統傳到省監測系統。經過近兩年的建設,廣東省市兩級海域動態監視監測系統正式運行,這意味著全省長達4114公里的海岸線安上了“千里眼”,這對促進海域科學合理利用,及時實施救災搶險,服務漁業生產意義重大。
“這是海域管理和海洋事業的‘信息高速公路’!”國家海洋局海域及海島管理司司長于青松參加儀式并作出高度肯定,他說,“高速高路的正式通車”為廣東海域管理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撐手段和力量,要達到支持海洋事業、服務漁業生產的目標。
省海洋與漁業局表示,省、市系統建設運轉,通過與國家系統對接,以衛星遙感、航空遙感和地面監視監測為數據采集手段,實現了對全省4千多公里海岸線、6萬平方公里近岸海域的實時監視監測,內容覆蓋全省海域使用權屬、在建工程用海項目、海洋規劃、海岸線及潮間帶動態變化及核查任務。從而構建了結構完整、技術先進、與現代化管理相適應的海域管理技術支撐體系,有利于形成省市一體、科學規范的網絡化海域使用管理流程,掌握全省海域使用實際狀況及用海總量動態變化趨勢,實現海域管理的科學化、系統化、可視化和業務化,促進海洋開發的合理有序、海域資源可持續利用和海洋經濟的健康發展。
據悉,按照國家海洋局的總體部署,廣東海域使用動態監視監測管理系統于2007年全面展開。經過近兩年努力,2008年10月份完成省、市兩級系統硬件采購及平臺建設任務,11月份完成系統網絡布設,12月份完成系統對接、調試及運轉。
此外,為配合監視監測系統的投入使用,省海洋與漁業局昨日為沿海14個市各配備了一輛價值約20萬元的越野車,并通過培訓考試,向86人頒發了勞動與社會保障部認可的工程測量員職業資格證書。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