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中國大洋礦產資源研究開發協會(下簡稱中國大洋協會)"十五"項目---"深海高壓、厭氧環境模擬設備的研制及利用",不久前由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和上海交通大學合作完成,并于日前在廈門通過了中國大洋協會辦公室組織的專家驗收。
深海微生物群落由于其所處的高壓、厭氧和低溫極端環境而反應出與陸地不同的基礎代謝和次生代謝。深海微生物的研究,關鍵在于高壓、厭氧和低溫環境下的取樣以及保持環境不變情況下進行稀釋、分離、培育。這全過程中設備的可靠性、精確性以及良好的實用性是關鍵。深海環境模擬系統進行微生物培養,研究不同環境下有關蛋白及部分次生代謝產物的不同表達,將有助于闡明深海微生物受壓力調節的代謝機制并提供相關基因。深海環境模擬高壓、厭氧設備研制是目前國際開展深海生物基因資源研究的重要手段,國際上日本、美國、法國等國在深海基因資源領域,尤其是熱液區基因資源領域的研究,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就開始了。
我國"深海環境模擬高壓、厭氧設備研制及利用"是"十五"中國大洋協會生物基因資源開發技術子項目重點課題,意在為中國大洋生物基因資源研究開發基地提供重要的基礎設備,參與國際上發達國家深海基因資源領域研究,尤其是熱液區基因資源領域的激烈競爭。同時,為海洋藥物的開發奠定基礎。為此,項目組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采用美、法等國的經驗,研制出了一臺有特色的深海環境模擬和厭氧培養裝置,包括精確溫控系統、保溫耐壓培養裝置和加壓裝置,使深海樣品經過快速減壓、重新升壓步驟,在實驗室內恢復模擬深海極端環境,滿足陸地上實驗室深海耐壓菌和陸源熱液區樣品的研究,同時可開展樣品全程保溫、保壓、稀釋培育系統在無菌情況下的樣品連續稀釋和培養的研制工作。
編輯:鄧潔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